每年全国两会上,不少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今年两会,他们最关心什么教育话题?又有哪些新观点、新看法?记者进行了系统梳理,一起来看吧——
关键词·“双一流”建设
今年2月,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启动。高校如何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淡化身份、聚焦学科”的导向意味着什么?不少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对此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建议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沿交叉研究中发挥突出作用,在相应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做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家俊:应充分认识基础学科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石地位,加强国家战略急需领域的基础学科前瞻布局。
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改革现有评价体系与方法,在“双一流”建设、学科评估、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等方面,应加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区域一体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标权重,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地域的分类评价和支持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长王焰新:建议“双一流”建设高校要聚焦重大现实问题,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全面提升大学服务国家战略的科技能力。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建议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主力军”,提升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
关键词·内涵式发展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也是来自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们在两会最关心的教育话题之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校长吕建:建议从“大专业”视角建构全新本科专业结构,重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设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必须把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以“大先生”“大团队”和“大项目”“搭平台”为支撑,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文明繁荣创新。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窦贤康:一定要明确区分哪些是优势学科,哪些是暂时性较弱的学科,哪些是国家需要的新兴学科,哪些是学生喜欢的学科,不同的学科要设计不同的发展方向,最终才能实现差异化发展、特色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专项,通过稳定支持,让基础人才甘坐“冷板凳”,勇为开创者,闯进科研“无人区”,争做学科“领航员”。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建议设立国家安全学专项科研基金,支持国家安全学科开展相关基础和理论研究。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建议鼓励和支持高等美术院校设立乡村振兴研究机构,推动艺术赋能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大学副校长汪小帆:建议加强对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与学习,统筹推进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建议加强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建设,加大投入确保最基本的临床教育教学资源到位。
关键词·中西部高等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来自中西部地区高校的党委书记、校长对此备受鼓舞,纷纷围绕有效激发中西部高等教育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献计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建议在甘肃省设立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改革先行区,辐射引领西北高校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卢克平:建议优化部属高校“结对帮扶”中西部地方高校机制,部属高校按照各省高考人数分配招生指标。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校长许小红:建议国家在经费投入、学科专业和学位点布局等方面,向中西部地区高校尤其是中西部师范院校进一步倾向。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呼吁加大对地方高校的政策支持力度,扩大“部省合建”高校规模,推动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西昌学院院长贺盛瑜:建议教育部统筹组织部属高校和东部地区高校对口支援“三区三州”高校,适当降低“三区三州”高校“申硕”条件。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31次,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这一关键词的次数。毕业生就业,同时也牵动着每一位高校党委书记和校长的心。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建议淡化“应届”身份,不将“毕业生报送过就业相关信息、购买过社会保险等情况”作为限制公招、公考的报考条件。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学院院长周剑平:鼓励更多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理工大学校长杜惠:建议加强相关资源整合,引导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从事农村电商。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进一步明晰择业期“应届毕业生身份”界定要求,并明晰择业期为两年,以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途径。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财经学院校长夏飞:建议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就业观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鼓励学生创新创业。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曾芳:建议做好新办中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将此类专业纳入事业单位、国家公务员考试专业分类目录。
关键词·“双减”
“双减”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重大民生工程,也是今年全国两会最热门的教育话题,一起看看大学校长对如何为“双减”取得实效“支招”。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提高教师待遇或增加教师编制,为“双减”后教师的超额劳动提供合理补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黄震:建议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双减”政策产生实效。既要深入推进以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改变目前分分必争的教育现状,也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缩小基础教育城乡、校际差距。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外国语大学校长秦和:建议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推进分类考试,提高考试命题水平,助力“双减”最终取得预期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长郑军:建议“双减”后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各类学科教师。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建议进一步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杨德芹:建议“双减”后充分发挥校园主阵地作用,让各类培训资源汇聚到校内,实现资源有效管理和配置。
关键词·职业教育
如何“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党委书记、校长纷纷呼吁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明确政策细则,培养职教领域的教育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院长郑亚莉:建议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对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要支持升格,做强存量、做优增量。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原校长赵继:建议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各方力量合力保障职业教育办学条件的改善,积极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建议尽快成立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培训中心,凸显职业教育需求,培养一批精通现代学校治理的“教育家”型名校长。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明确产教融合政策细则,搭建企业和院校的桥梁,通过金融、财政、土地、税收组合拳的方式,推动产教融合真正落地。
关键词·心理健康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受到社会关注。如何守护青少年学生的心灵家园?这也是许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关心的话题。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建议推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建设,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抑郁症筛查体检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隐私保密,制定学生心理健康隐私保护办法及隐私泄露追责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建议将学生心理治疗费用有序纳入医保范围,或者针对学生群体实行心理治疗费用减免措施。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杨亚辉 整理)
作者:杨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