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一流”建设中增强高等教育研究自信的路径-手机版亚博

在“双一流”建设中增强高等教育研究自信的路径-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高教学术研究
热门排行

在“双一流”建设中增强高等教育研究自信的路径


2022-01-14 阅读次数:


    要:

双一流建设之初的学科裁撤等事件给高等教育学科带来危机,使高等教育研究陷入了较深层次的自疑。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双一流建设的逐步推进需要自疑精神,更需要坚定自信。应在研究情感上增强学科自信、在研究目标上增强话语权、在研究方式上倡导问题导向,全方位提升高等教育研究质量,助推双一流建设和自身发展。

关键词: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双一流建设作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进入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研究也有了新的责任和新的话题。由于在双一流的意义阐释、政策解读、战略规划、工作清单、考核评估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高等教育研究专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双一流实践的座上宾。然而,在有为才能有位的学科发展理念支配下,高等教育的学科危机更加深重,对高等教育研究的反思与批判再次升级,学科危机论”“次等学科论等此起彼伏,严重挫伤了高等教育研究的自信和动力。

诚然,任何研究都需要怀疑精神,但作为双一流建设的助推器,责任和使命容不得高等教育研究过多地自怨自怜,而应该把更多的热情和智慧投入以双一流建设为重点的高等教育向大、向强发展的进程,研究双一流、引领双一流、推动双一流、借力双一流”,提升研究质量、增强学科自信,在双一流建设中有担当、有作为。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亟待在研究情感、研究目标、研究方式等方面做出更大的努力。

一、研究情感上坚定学科自信

学科自信是一个学科共同体的最高价值定位,是学科成员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来源,是研究情感的首要表达。增强学科自信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是推动学科建设、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的重要动力。综观近年来高等教育研究的消极情绪和过度反思,增强学科自信迫切需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科认同和建设性反思。

()学科认同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研究的过度反思和批判已经造成了学科自信消减,甚至出现了某些丧失基本学科立场和学科情感的现象,对高等教育学缺乏基本的自信和尊重。

多年来,高等教育研究以学科论和领域论之争、有用论和无用论之争为主。目前,我们不用过度争论这些问题,因为不管一级学科还是二级学科,高等教育学已经有其法定地位,高等教育研究一直在发挥作用,所谓无用,很多时候是源于间接用与直接用之争、误用与善用之争。高等教育研究更需要坚定学科认同,即高度认同高等教育学科,坚守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情感和学科立场,承认学科价值,增强学科凝聚力和学科发展使命感。在此基础上,积极发现学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自主增强学科建设动力,努力为学科发展出力献策。

()建设性反思

无论在经验上还是在逻辑上,高等教育都需要高等教育研究,正在进行的双一流建设更需要高等教育研究的有力支撑。高等教育学在分析高等教育问题、解释高等教育现象、提供行之有效的措施等方面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高等教育大众化、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大学治理结构、大学章程建设等重要理念都与高等教育研究密切相关。

南京师范大学胡建华教授指出高等教育研究在观念引导、决策服务、实践改进等多方面已经发挥重要作用,但仍然需要拥有学科理论体系以便立于学科之林,努力提高分析社会问题、解释社会现象、提出方法思路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进步。教育领域著名专家谢维和教授在批判基础上认可教育学的价值,呼吁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共同思考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学科做出贡献,这也是教育学获得自信的根本所在。南京大学龚放教授特别强调思考对于高等教育研究的重大意义,充满情怀和智慧,彰显学科情怀,对高等教育研究充满期许。

因此,高等教育研究者要在这些权威建议的基础上增强自信,坚定情感立场,潜心研究,勇于创新,进行建设性反思,进而提高高等教育的研究质量和研究价值。

二、研究目标上增强话语权

英国学者马尔科姆·泰特曾经论述了人们从事高等教育研究的四个动机:高等教育活动自身需要研究、源于研究兴趣、为了获得资质、为了发表研究成果。在这四类研究动机中,首要的莫过于高等教育活动自身需要研究”,这与我国教育家潘懋元提出的高等教育研究的目的即高等教育研究必须立足中国,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是一致的。

双一流建设正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双一流文件明确指出:积极参与国际教育规定规则的制定及国际教育教学评估和认证,切实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树立中国大学的良好品牌和形象。因此,当前的高等教育研究目标应该着眼于增强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建言献策能力。

()增强高等教育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

话语不只是一种思想表达的工具,还代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与思维,在全球化时代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权力与地位。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则被视为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双一流背景下,形成和总结我国独特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增强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显得尤为重要。显然,中国高等教育话语权已经成为国内一流高教研究者的重要研究选题。由周远清、瞿振元、陈浩、范笑仙、刘献君、别敦荣、周光礼、宣勇、马陆亭等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已经总结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举要60条等成果,为增强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打下了重要基础。

双一流建设首先必须在确立中国立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特征,认真吸收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办学治校经验,通过自主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拔尖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治理现代化的水平。应在动态竞争中培育大学精神、涵养大学文化,营造更为宽松、宽容、宽裕的环境,使一流大学和学科真正成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先进文化的引领者、正义良知的守望者、改革创新的示范者,让中国的标杆大学对世界高等教育产生影响力。

双一流建设需要高等教育研究者对新思想展开持续的研究、探讨、改进,更需要广大高等教育管理者努力践行。如果研究成果成了摆设,研究的意义必然锐减。因此,高等教育管理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提高综合素质。

作为双一流建设高校,笔者所在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不断扩大发展战略研讨会的参与范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做法,利于开阔视野,容易达成共识,收效十分明显。此外,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参与气象国际培训标准等行为都是为争取话语权所做的努力。同时,高等教育研究的国际化也是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增强话语权的先行或并行之策。

()增强高等教育研究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建言献策能力

高等教育学只有为改进人类的高等教育实践做出切实的贡献,才能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承认,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科。双一流建设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高等教育研究质量提升的一个难得的机遇。因此,高等教育研究必须抓住大好时机,加强能力建设,提高研究质量和研究地位。这已成为双一流建设时期十分紧迫的任务。

提高研究质量,要在坚持实践价值与学术价值并重的基础上突出求用的研究立场,深入实践、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进知识、丰富理论,使研究成果对双一流建设有用、对高等教育有用、对高等教育学科有用。提高研究地位,就是要把解释力影响力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研究成果和学科建设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并要在大学文化、质量标准、大学排行等各个方面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话语权。增强高等教育研究的话语权不仅需要高教研究者的不懈努力,还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需要在服务中获得研究资源和学科建设资源,让高等教育研究有为有位、有位有为。

三、在解决问题中提高实践价值

问题导向是高等教育研究得以立足的重要特征。解决双一流建设中的问题,要避免理论脱离实际或实际脱离理论,避免对作者有用研究成果的无限泛滥,需要恰当地整合思辨性和经验性研究方法的互补优势,唯有如此,才能结出服务于高教实践的累累硕果

()以问题导向促进集体攻关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日益复杂、高等教育国际化等都对高等教育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开展集体思考和集体攻关。近年来,重大教育问题集体攻关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等研究成果都是强强联合、大团队合作的成果。

1.倡导不同类型的研究人员优势互补

当前,高教研究群体最关心、高教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一定是双一流建设中的问题特别是难题。因此,倡导专业研究人员与管理人员合作,既能提高理论研究的实践性,也能避免研究的过度泛化和经验主义。如果说管理研究人员的经验式研究容易带来泛化问题,那么专业研究人员的书斋式研究也容易带来空心化问题,两者的结合才是研究的正道。

2.倡导跨学科合作

诚然,高等教育问题归根结底要靠高等教育研究者来解决,高等教育的发展不能再交给运气或命运,必须依靠深谙高等教育原理的专业人士。其他学科学者只会把它当作一个问题来研究,而高等教育学者却担负着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使命和责任,因为自己的问题不能指望别人提供更合适的答案。但是,我们依然不能排斥高等教育研究的跨学科性,更不能排斥其他学科对高等教育的兴趣和热爱,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学科可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完成本学科的问题研究。当然,跨学科研究过程中,必须坚持高等教育研究的主体性,既要强调开放性,防止盲目排外,也要杜绝盲目模仿和生搬硬套。

()以问题导向促进方法优化

从事高等教育研究,可以采用很多不同方法,如哲学思辨、逻辑分析、科学抽象、自觉思维、文献研究、量的研究、质的研究、定性、学科研究等。但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都需要深入思考。

近年来,为弥补理论研究和定性研究的不足,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逐渐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得到推广。随着实证和量化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中逐渐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成为主流,实证崇拜和量化崇拜成了研究者的研究崇拜和评价者的评价依据。但不难发现,由于过度强调实证研究和定量研究,而对难以量化的教育思想、价值、情感等采取排斥态度,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统计主义的风险。

研究方法不能代替创造性的思想,是弗莱克斯纳大学研究观的亮点。研究方法决不就是研究本身,不能用时髦、流行的方式来替代批判性思考分析,不能用鸡毛蒜皮的罗列和数据图表来掩盖思想的贫乏与平庸。收集大量的描述性材料,未经分析和无法分析的资料、报告、检查都不是研究,真正的研究应当是基于实验与观察的思考,应当是在归纳和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得出创造性的思想

()以问题导向推动实践创新

高等教育研究既要提高理论水平,也要进行实践创新,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张经验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倡导理论实践化,提倡行动主义。高等教育研究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体系,尽管还需要不断完善,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应该是将理论特别是先进理念付诸实践。如何创新?答案就是努力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理论。行动本身就是创新,这不仅需要校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和全程把控,更需要全校上下的认同和实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相信,以推动理念实践为基础的创新会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亮点。

总之,高等教育研究必须充满自信地担当时代使命,面向高等教育事业,助推双一流建设。这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学者对高等教育研究工作的执着与热爱,更需要国家学科政策层面和高校层面善待和善用高等教育学。

参考文献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