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基于225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手机版亚博

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基于225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高教学术研究
热门排行

多措并举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基于2254份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


2022-02-08 阅读次数:

 赵春飞

2020年伊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能否在保就业、稳就业,平稳度过冲击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扩大就业、促进就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次调查于20207月下旬开展,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旨在了解全球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及应届毕业生对当前就业形势、学校就业辅导工作、就业政策等问题的看法和评价。本次调查采取线上问卷调查方式,样本主要覆盖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收回2254份有效问卷。

一、对就业状况的评价

(一)受访者认为就业难的比例较高;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未来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会变差;应届毕业生中仍有三分之一未找到工作

受访者对就业难易程度的评分为3.96分,接近比较难水平。按百分比分布看,受访者认为就业难的比例占75.0%,认为容易的仅占9.1%。受访者认为未来2—3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将会变差的占52.8%,认为未来就业形势变好的占7.8%,一般的占36.8%

受访者中2020年毕业生占32.4%,2020715日到7月底,应届生中还未找到工作的占39.0%,已经找到工作的占30.8%,已考取研究生的占17.8%,准备出国留学的占3.2%,自主创业的占1.0%

(二)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疫情影响就业;对于有出国留学想法的受访者,大多数都因为疫情因素影响了出国预期

受访者认为此次疫情的发生对就业影响大的占58.7%,影响较小的占11.3%,完全没有影响的占4.8%,认为影响一般的占21.0%

对于疫情是否影响出国留学的预期,受访者中有留学想法的占23.5%,即受访者中有529人有留学的想法。在有留学想法的受访者中,认为留学预期受到疫情影响占71.8%,主要因为国外疫情严重,不敢前往;还有19.8%的人受到影响,因为国外学校缩减名额;仅有2.0%的人不受影响,已经联系好学校。

(三)一多半的受访者有去基层工作的想法;受访者首选的就业方向是学校及研究所、政府机关和国有企业;认为工作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最重要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受访者正打算到基层(西部、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等)工作的占14.6%,打算暂时去基层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找机会再离开的占7.5%,实在找不到工作会考虑去基层的占35.3%,没有想过要去基层或者不愿意去的合计占38.6%。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愿意或者未来会考虑去基层就业的受访者合计比例占57.4%

对于就业单位,受访者首选的就业方向是“学校及科研研究所”和“政府机关”,选择比例分别占25.9%20.8%;首选国有企业的占17.2%,首选其他事业单位的占10.5%,首选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分别占8.5%7%,还有4.3%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

对于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受访者认为工作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最重要,重要程度的评分分别为4.5分和4.49分;认为工作稳定性也比较重要,评分为4.26分;地域因素也接近比较重要的水平,评分接近4分。按百分比分布看,优先考虑因素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发展机会、薪酬待遇和工作稳定性。

(四)受访者首选就业区域是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认为城市吸引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工资待遇、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等

对于就业区域,受访者首选去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发展的占29.6%,回自己家乡就业的占19.4%,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大中城市的受访者分别占14.6%10.5%。另外有17.2%的受访者并不强调去哪个地区发展,更看重工作选择。

对于城市吸引人才因素,受访者认为一个城市吸引人才最重要的是工资待遇,选择比例为79.3%,认为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等因素最重要的比例均高于54.0%,认为住房保障重要的比例也较高,为43.8%,这四项因素的重要程度远高于其他选项。

二、对就业服务的评价

(一)受访者主要通过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和网络招聘信息来获取就业信息

对于就业信息获取途径,受访者主要通过“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和“网络招聘信息(线上招聘会、招聘网站)”获取就业信息,选择人数比例最高,分别为87.2%80.3%;通过单位网站和宣传册”“父母、亲戚朋友介绍获取信息的比例分别为41.4%42.8%;还有30.0%多的受访者通过现场招聘会”“导师推荐”“实习单位提供获取就业信息。

(二)受访者认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学生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最希望学校能提供就业信息,以及就业指导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

对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受访者认为“学生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最主要因素,选择人数比例为71.3%;认为影响因素是学生获取就业信息不足”“受经济形势和疫情影响,企业缩招的比例分别为49.7%49.4%;认为专业不对口”“就业期望与岗位现实差距大的比例均超过20.0%;还有超过15.0%的受访者认为是学校知名度的限制”“缺乏社会关系”“不公平竞争,如户籍、性别歧视。对于学校在就业方面的支持,如学校没有系统的就业指导”“学校的支持和推荐力度不足,受访者认为影响程度远低于其他选项。

对于学校能提供的就业服务和指导,受访者最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选择人数比例为58.4%,也较希望学校能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培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提供就业实习机会,选择比例分别为48.7%44.4%39.3%;希望能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技巧培训,选择比例均略高于23.0%;除此之外,还希望就业政策和法律指导”“提供就业心理辅导

(三)多数受访者对大学生创业持保守态度;自主创业最需要解决的难题是融资难,起步难以及缺少创业指导

对于大学生创业,多数受访者认为“自主创业诱惑很大,但是风险也非常的大,持保守态度”,选择比例较高,占64.0%;认为创业是非常好的创造财富的方法,而且解决就业问题,应大力推动,选择比例占24.6%;认为还是安分点工作吧”“不应该提倡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占7.2%1.6%

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受访者认为是“融资难、起步难”,选择比例为75.9%,其次需要解决是缺少创业指导,无从入手,选择比例为64.7%;还需要解决创业创新的各种审批条件多、耗时长”“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成果难以市场化”“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收益比例低等问题,选择比例均高于20.0%。另有16.3%的受访者认为还需要考虑监管方式滞后,新业态新模式面临监管风险的问题。

(四)受访者认为促进就业最重要措施是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以及推动高校专业学科与市场需求对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等

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措施,受访者认为最重要措施是“开发更多高质量的就业岗位”,选择比例为68.8%;认为需要推动高校专业学科与市场需求对接,选择比例为50.4%;认为重要的是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选择比例为46.3%;认为需要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完善大学生实习和毕业生见习制度的比例均超过30.0%;认为还需要做好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完善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比例均高于18.0%

三、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就业不均衡

一是行业发展不平衡。受访者就业首选学校及科研研究所、政府机关、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事业单位,这四类单位的占74.4%。择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受访者认为工作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最重要,紧随其后的是工作稳定性,此三项因素均高于比较重要的水平。通过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以及对工作稳定性的偏好,可以看出体制内的单位还是毕业生的首选。

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受访者首选去北上广深等特大城市发展,其次是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大中城市等地区就业,很少有受访者首选西部大中城市和中西部小城市、小城镇。区域因素也是大学生在就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仅排在工作稳定性之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地区就业不均衡。当前,许多三线或四线城市,尤其是西部城市,急缺人才,纷纷出台人才计划,但是大学毕业生依然更倾向于沿海经济发达城市。

(二)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一是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不符。高校的课程设置中缺少社会实践教育,一直是当代教育的痛点问题,设立系统的、完善的社会实践课程迫在眉睫。受访者认为学生缺乏实践和工作经验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实践课程设置,要求学生重视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习锻炼机会。

二是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生往往倾向于发展好,工作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企业更倾向于有工作经验的人才。因此供需双方在工作喜好和用人需求方面存在不匹配。受访者认为高校不仅应该推动高校专业学科与市场需求对接,并且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但是打算去基层工作的受访者仅占14.6%,还有更多的受访者实在没有工作的时候才会考虑去基层就业,或者将基层工作作为临时过渡,对基层工作认同感较差。

(三)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完善

一是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高校缺乏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没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导致学生对于具体的就业程序不了解,对就业形势不清楚。另外受访者对一些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就业新政策的宣传不到位。

二是就业服务需求难以满足。受访者对学校就业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与学校就业服务供给能力滞后形成矛盾。受访者主要通过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和网络招聘信息获取就业信息,认为学校提供就业服务有一定的作用,但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准确全面的就业信息和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培训,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还希望学校能提供实习机会,以及就业相关的法律指导和心理辅导。

(四)大学生创业起步难

64.0%的受访者认为自主创业诱惑很大,但是风险也非常大,持保守态度。支持大学生创业的受访者占24.6%,认为创业是非常好的创造财富的方法,而且解决就业问题,应大力推动。对于大学生创业,持保守态度的受访者主要考虑创业风险问题。同时,受访者还认为大学生创业最大的困难是融资难,起步难,以及缺少创业指导。

四、建议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就业

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和积极就业政策。把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作为衡量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稳定就业总量,提升就业质量,防范失业风险。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深入实施离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扩大公益岗位安置,对就业困难大学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等困难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加强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便捷的公共就业信息服务。

二是从源头上增加就业需求。开展失业保险援企稳岗行动,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配套财政政策,从社保费用阶段性减免、就业补贴等方面进一步扩大企业对大学毕业生吸纳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招用毕业生补贴、小微企业社保补贴范围。加大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招录(聘)力度,将部分事业单位空缺岗位用于专项招聘高校毕业生,努力创造更多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公益性岗位,定期开展面向高校毕业生的专项招聘活动。

(二)完善人才培养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中长期人才需求变化情况,调整高校对现有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灵活地调整专业设置,从供应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导高校加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建设,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重视教学方式改革。结合双一流学科建设,完善高校“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着重培养国内高精尖专业人才。加强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和设备,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大学生管理理论与实践对接,同时充分开发大学生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鼓励基层就业,引导基层就业观念形成

鼓励学生前往基层、农村就业,促进地区就业平衡。通过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基层就业的相关政策,提高学生对于基层就业意义的深入了解。加大对基层就业典型事迹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基层就业舆论导向。建立健全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相关体系,落实相关政策,简化就业手续,抓好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选调、选派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并积极落实激励政策,为家庭困难、有志到基层从医从教的学生颁发相应奖金。

(四)完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

设立统一的、全面的、系统的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开展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开展就业技巧培训、就业政策宣传、法律辅导、就业心理辅导和创业辅导等。建立专业的就业指导团队,丰富就业指导形式与建立健全就业指导网站。丰富高校网站内容,并发布就业指导信息。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了解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加强与职业介绍机构和人才交流机构的沟通,做好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工作。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园活动,提高自己的协作能力和与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五)完善大学生创业服务,支持大学生创业

鼓励与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发展。健全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联动机制,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就业创业意愿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税负重、门槛高等问题。加大创业资金支持,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及时兑现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岗位开发补贴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创业园区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解决场所、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问题,降低大学生创业风险。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