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和思考-手机版亚博

新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和思考-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高教学术研究
热门排行

新时代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2022-02-08 阅读次数:

 钱国旗

当今世界,教育与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端人才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大国强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关键技术、高端人才和顶尖教育的竞争。 研究生教育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202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明确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主要任务,意味着全球人才竞争新格局下新一轮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动。我们必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意义,努力构建高水平育人体系,进一步夯实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基石,使研究生教育更加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发展需求,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近年来,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和特色还不够突出,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在研究生教育规模、学科发展水平、生源质量、思政教育和培养过程质量、毕业升学和就业质量、学科专业布局结构等方面,还不同程度存在着不大、不强、不高、不优等问题。我们必须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内涵建设,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建设。

一、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和“五育并举”

研究生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四个服务”和“五育并举”,即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根本要求;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是根本任务。必须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研究生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让研究生从理论到实践明白三个重大问题,认识“三个来之不易”,即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研究生教育重在立德树人,要有大情怀、大格局、大视野。研究生不仅要有学术情怀,更要有家国情怀;不仅要担当学业责任,更要担当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不仅要关心毕业就业、人生幸福,更要关心人类前途命运、人间公平正义。要不断加强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活动,同时针对研究生的特点,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让研究生领悟生命真谛,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选对人生跑道,充分发挥和发展个人的独特性,在纷繁的世界中正确认识自己,成就最好的自己。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学术文化等育人资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贯穿于研究生教育全过程。

二、优化学科布局结构,引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布局,应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重大需求,充分发挥学校学科积淀和特色优势,正确处理“综合性”和“高水平”的辩证关系。“综合性”指向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科布局结构,“高水平”显示学校和学科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历史条件、现实基础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学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引导各学科分层定位,分类发展。

就“综合性”而言,应通过研究生教育逐步建成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综合性大学必须有高水平的基础学科支撑,因为基础学科既是人才培养的底蕴,也是发展应用学科与服务社会需求的底气,更是建成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特别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产业,加强现有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布局优化和应用能力建设,拓展服务面向和专业领域,不断提升服务需求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做实做新一批新兴交叉学科专业,使其成为服务和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学校创新发展的持续动力。就“高水平”而言,学校应依据国家 “双一流” 和地方高等教育重点建设计划的总体要求,立足区域一流、行业一流、领域一流,根据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效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着力提升学位授权层次,特别是要做强做精若干高峰学科或博士点学科,使其综合实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做大做优一批高原学科或硕士点学科,使其综合实力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研究生教育要更加突出学科专业的质量效益、特色优势、社会贡献和学术影响,更加突出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更加突出学科发展与产业发展、社会需求、科技前沿紧密衔接、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综合实力。

当前,要用好学位点动态调整、适度精准扩招、倾斜支持关键领域等政策机遇,对标“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新坐标,正确处理“基础”与“应用”的关系,逐步形成“基础学科重应用,应用学科有基础”的学科发展特色;正确处理“传统”与“新兴”的关系,超越传统学科的知识分类体系,树立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思想和方法,面向区域产业发展急需和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通过国家目录引导、市场需求调节、学校自主设置等有效机制,推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跨越式发展;正确处理“少数”和“多数”的关系,以少突破,以少冒尖,以少保多,以少带多,久久为功,以优势特色学科异军突起破解学校发展困境。要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加大学位点动态调整力度,适度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优化学位点布局和研究生教育规模、结构,特别是要优化培养类型结构和专业学位类别规模结构,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面向国家战略,对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关键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新兴交叉学科发展,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打造新的学科增长点。

三、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当前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还存在诸多不足,其中有的在地方综合性大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重学位点增列轻学科建设的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学科缺少长远发展规划和现实发展策略,有的学位点缺乏学科应有的核心内涵;导师专业发展和导师培训缺乏制度设计,部分学科面临代表性教师不足和标志性成果缺乏的危机;有的学科对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规律和培养方式的认识还不到位,学术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存在同质化问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性“上不去”,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性又‘下不来’,专业学位研究生存在着行业导师配备不足或者“配而不导”、专业实践基地发挥作用不够充分、研究生见习多实习少、实践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相对滞后,专业课程的思政功能需要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改革需要更加紧密地联系学科特色和学生实际,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式的“本科化”色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教师中心”色彩等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研究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质量有待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较低,赴境外交流学习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做报告的人数较少,来校攻读硕士学位的留学生主要分布在语言类专业,研究生教育领域的开放合作有待深化,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相比,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建设任重道远,如何让研究生教育更好地“面向世界科技竞争最前沿,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面向人民群众新需求,面向国家治理大战略”,这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认真研究并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是要扎实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完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准确把握不同类型研究生教育的差异化定位,学术学位研究生更加注重知识创新和学术能力的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研究能力的培养。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形成分层次、分类别培养新格局,让“学术学位更学术,专业学位更专业”。 如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点是提高学生学科教学和教育管理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通过理论学习进行实践反思的能力以及自主专业发展的能力,要通过抓制度建设、抓过程管理、抓体制机制,狠抓各培养环节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落实,同时还应该从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和学术属性出发,培养教育硕士面向教育实践的反思和研究能力。

二是要加强协同育人,全面推进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优化研究生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通过强化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各学科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加强学术学位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积极探索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学位研究生“项目制”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队伍建设,推动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人才培养,推进专业学位与职业资格的有机衔接。

三是要坚持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要进一步夯实“课程思政”理念,深入挖掘提炼各类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功能,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彰显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全面开展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按照《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规范核心课程设置;加强综合素养提升课程建设,加强体育美育和劳动实践教育;加强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和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建设,打造一批双语教学课程,建设一批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线上线下融合课程,提倡导师组合作专题系列讲座授课方式;创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四是要强化质量导向,着力打造研究生教育优势特色。要严把研究生教育入口关、过程关和出口关,聚焦考试招生质量、培养过程质量和毕业升学与就业质量,加强质量管理,严格学业标准,让管理严起来、学生忙起来。要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学业指导和人生引导双重职责,更加注重对导师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成效的考核,从制度上保证导师安心治教。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贯穿研究生教育的全过程,善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把学术优势转化为培养优势,让研究和研究生培养一体化,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在毕业后不论是否从事本专业的工作,才都有可能产生创新的思路和成果。每个学位点都要对标“四个面向”新坐标,把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优势特色建设作为学科的立身之本、强身之路,通过各尽所能、各显神通实现各得其所、各有千秋。

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教育教学全过程。遵循规律,严格制度,落实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规定,严格各学科研究生教育标准,严格落实培养要求,引导研究生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破除“五唯”顽瘴痼疾,综合考虑教学关键环节质量、科技创新和学位论文质量、人才培养成效、社会服务贡献等核心要素,建立健全分类、多元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落实《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规定,强化育人导向,发挥导师言传身教作用,加强导师岗位培训,提升导师队伍水平。

要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教育评价和学业监测工作,逐步形成由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支撑的智能化教育体系,特别是要改善管理服务方式“重程序、轻质量”的问题,不断提升研究生教育管理专业化智能化水平,建设“处处能办、时时可办、掌上办、云上办”智能化管理体系,在学业监测、流程追溯、服务评价等方面,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数据治理水平和办公信息化水平。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和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必须有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支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全省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内涵建设、质量提升的核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推进学校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来源:  《鲁东大学报》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