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手机版亚博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高教学术研究
热门排行

高校服务育人的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


2023-02-16 阅读次数:

摘要:服务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指导思想。新时代对高校服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既强调服务育人的过程,又强调在服务中检验育人的效果。新时代高校服务育人就是要深刻挖掘新时代内涵,紧抓服务育人主体,健全育人机制,从而加强高校服务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服务育人,育人功能,实践路

引言

“服务育人”是“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高校提升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探索,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推进高校服务育人工作,要明确服务育人主体,拓宽探究视角,不单一着眼于后勤部门,这不利于全面建设高校一体化育人体系。根据新时代服务育人内涵,科学发展育人机制,有助于高校服务育人的工作路径得到丰富和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服务育人内涵及重要价值

育人是高校办学的目的,是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时代新人的主阵地。服务育人作为“三全育人”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在新时代深深植根于高校育人组织结构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三个主要活动实现,即传统观念上的专职教师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后勤保障人员三支主要队伍。服务育人就是要在服务中潜移默化地起到育人的效果,其内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上的高校服务育人主体众多,范围广泛、形式丰富、教育环境更为多样。在新时代服务育人有更为广泛的内涵,实现高质量的服务育人体系,就要在育人功能和育人效果方面进行创新发展。狭义上的服务育人主要是指后勤部门的服务育人。

1.1 服务育人的主体

高校服务育人主体是人,主要是高校的教职工与学生。其中,学生是更为重要的主体。高校是育人的主要阵地,是为人的全面发展、为培育德智体美劳兼具的时代新人而服务的。社会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人进行的,以此为背景就是表明高校教育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管理中、教育环境中等各方面,创造更完善的和科学的,在此过程中可以对高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

1.2 服务育人的载体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高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服务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也是高校要实现的重要职能之一。高校服务育人要坚持“四个服务”宗旨,即“教育要为人民、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个总体目标服务,坚定“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校的各个部门都承担着服务育人的功能,高校的教职工在进行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都要切实地为受教育者、学校服务。

1.3 服务育人的目标

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的使命与责任,即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为己任,以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高校的重要使命不仅体现在教授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体现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上。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首要问题,高校要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有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在培育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能培育,更要牢牢把握好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等,发挥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优势。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提供多元化成才路径,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有用之才。”

全面发展和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培养学生道、智、体、美、劳的发展,以及促进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高校服务育人是新时代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服务育人在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进程中,实现了重要价值。“高校服务育人不仅是高校学生培养市民社会需求的需要,也是高校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更是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创新发展的需要。”服务育人工作开展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高校服务育人的现实困境

2.1 育人机制协同不充足

“三全育人”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其十大育人体系之一,服务育人机制的运行同样需要遵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方针。高校各部门要互相合作,同心同力、整合资源。通过调动各个不同部门之间的不同工作重点形成育人合力,以期能够达到高效的育人效果。但就目前高校服务育人机制设置,存在着协同不足的问题,多数高校均制定了服务育人机制,但凝聚力没有实现,即高校中各个部门并未实现真正的联通,如高校中主要管理教学的教务部门、行政事务的管理部门和专门负责后勤事物的部门,在运行育人机制时,三个部门分开运作,资源分散。由此可见高校的各职能部门并未对服务育人体系给予足够的重视,各职能部门权责分散且交叉,沟通不畅致使资源浪费,教育效果薄弱,所以导致协同不足。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不仅是教师,教育的环境不止课堂,各岗位职工同样具有育人责任。但在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环境中,如在食堂、宿舍等环境中,本可以结合实际工作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反而育人责任不清,没有完全发挥各个部门的统一性来服务和教育人,各部门合作育人意识薄弱。

2.2 育人制度保障不完善

高校在进行服务育人工作时,需要保证机制内部各要素可以科学合理调配,实现密切联系,之间要互通有无,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够有序开展,顺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任务与目标。但高校服务育人工作虽跟随政策有序开展,实际上并没有转向成熟的制度化规范,高校各教职工并没有完全形成服务育人的意识,包括服务育人责任意识欠缺。因为目前高校相关制度都从逐步从建校时期制定,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改,需要较长的时间,没有紧跟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所以会出现此种情况,主要是包含两方面的制度考虑,一方面,任何制度和体制运行,都需要进行监督,但高校服务育人工作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对于各个部门与岗位的育人工作的检查与考核,学校工作部门对服务育人工作的实践情况以及实际的工作效果等方面没有全面把握与监督,缺少专门监督人员对育人工作不缺位的保证。另一方面,高校服务育人队伍保障欠缺。对于全部部门、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与服务育人工作理念的培训较少,对于自身需要切实实现“全员育人”的积极性较低。基于此,在育人制度方面主要是育人监督机制与育人队伍保障机制两方面的不完善,使得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实效性低。

2.3 评价机制不健全

实现评价机制良好运行就要具有完整机制运行过程,具备反馈、优化环节。根据反馈,对机制实行合理优化,再进行评价是科学的评价机制。当前,高校服务育人的评价机制还不健全,并不是完全高效的机制。主要是三方面的问题,最重要的第一方面就是评价体系设计问题,没有明确评价的对象和工作范围。服务育人主体是多元化的,不仅仅是高校后勤部门,还要包括高校中主要管理教学的教务部门、行政事务的管理部门等相关主体,评价主体相对狭窄;同时评价的工作范围要包含教育的内容,要分为显性与隐性的教育内容,与课程实施产生成果的评价。第二方面是,评价方法不科学。高校服务育人评价方面相对落后,没有设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的评价方法,沿用传统的方法或者照搬其他高校的都不科学。第三方面是,忽视评价的重视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进行评价时,评价过程与结果都相对简单,不全面、不科学,使得评价结果不能对于育人工作起到指导作用,没有实质性的影响,同时和其他部门的学生工作、后勤服务保障等具备明显关联性。错误的评价观念就会导致评价主体对评价过程的忽视,使得结果更加不科学。

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

3.1 积极推进三全育人

高校切实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就要发挥重要作用。全员育人着重在育人主体方面,主要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指高校全体教职工都要参与思想教育工作中,都要具备育人意识,承担育人责任。全程育人着重在时间方面,要将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是可持续的。整个过程不止受教育者,同时还要包括教育工作者。全方位育人是指育人范围、育人空间的全面化、扩大化。全方位就是要联通校内校外、课上课下,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将思想教育渗透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等方面。“三全育人”的执行就是切实履行“立德树人”提出的要求,符合学生成长成才的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积极推动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就要协调各方,整合资源,实现育人的最强合力。“三全育人”充分展现了服务育人工作的深刻意义与价值,有利于高校建立切实可行的服务育人运行机制,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

3.2 强化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在实现服务育人工作的主体是学生,涉及高校各个工作部门,因此需要协调各部门联动,整合多方资源。高校服务育人机制开放而复杂,由运行机制、保障机制、评价机制等组成,“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工作机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服务育人协同机制的创新与发展,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统筹规划,加强各机制之间的联动。如果高校服务育人在进行工作时,没有设置科学的运行机制,各机制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沟通,那么服务育人工作就如同一盘散沙,各机制无序进行,不利于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要将教学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与配置,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中的各个育人要素在育人过程中形成育人合力,加强各部门育人工作的协同一致。建立多方位的协同育人机制,科学分配教育部门,管理部门与后勤服务部门三者工作,将各部门的教育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分配,提高各部门人员的服务育人意识,保证在服务育人工作过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工作要素形成育人合力,实现有效协同。

3.3 构建服务育人评价体系

评价是检验育人结果是否有成效的价值判断。“高校服务育人理应以科学系统的体系设计、规范严谨的过程组织、客观公正的结果反馈为主要内容,构建新时代高质量服务育人评价体系,提升服务育人效能。”第一方面是要构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评价体系,就需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设置评价对象与过程。高校服务育人工作开展涉及各个部门、需要一套多层次的指标体系。总结服务育人工作各个部门与岗位的工作汇报与总结,将此作为考核内容和考核办法,聚焦服务育人工作的效果。第二方面是要明确评价的对象和范畴。高校服务育人的评价对象是多元化的,即高校的各个部门主体,即高校教务部门、管理部门、后勤部门等相关主体,与学生群体;评价的范畴主要包含服务育人的内容即显性与隐形内容、服务育人工作过程等方面。只有清楚评价的对象,才能更好地切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第三方面是要保证评价结果的公正。收集来自不同群体的意见反馈,因为评价群体的工作性质与单位不同,评价角度与出发点就会不同,所以设置不同的评价队伍,总结各方面的问题,保证评价结果的质量。同时要注意将隐形的育人标准转化成显性的进行评估,使结果更加客观公正。评价过程也需要有监督,只有监督有效才能使得对服务育人工作产生的效果更有效。同时也要将结果公示与众。强调评价结果的重要性,可以使高校教职工更积极主动提升育人意识与能力,不断促进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提升育人效果。

3.4 完善服务育人保障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保障机制是指通过内外部要素合理搭配、密切互动、协调运作,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序有效进行、顺利实现教育目标的运作方式。”完善育人保障机制,首先要有效落实监督制度,将各个部门和岗位的育人元素整合清晰,并将各个部门育人工作的内容设置与效果纳入考核之中,加强服务育人工作的各部门在各操作中接受监督和考核,切实提高服务育人机制在高校推进的过程中更高效。一方面是对学校各职能部门进行监督。将服务目标责任制切实落实到每个部门和职工之中,保障高校进行服务育人工作时可以更加科学有效。服务育人工作的监督是对全校与陪伴学生成长相关的职能部门等开展的监督。紧抓各部门育人工作开展的情况与进度,高校要确保服务育人工作的全员参与。另一方面是强化人员队伍保障。高校各部门的员工要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过硬的技术本领,抓好队伍思想建设,提高管理队伍和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既了解教育发展规律,又了解当代大学生个性特征。同时高校要积极向全体职工宣传育人理念,在“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指导下培育育人队伍,使全体教职工树立服务育人理念,提高服务育人的积极性,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切实提高服务育人能力,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机制有效实施。

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服务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育人”“三全育人”等概念的发展背景下,服务育人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新时代背景下的服务育人,更新了其内涵和要求,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共同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服务育人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新时代服务育人内涵与价值,积极探索高校服务育人的实践路径,提升服务育人效果。

作者: 陕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琪琪 方瑶 朱玲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