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教育形态必然发生的变革。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重塑教育新生态的必由之路,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江苏坚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高等教育强国;教育新生态;教育体系
当今世界,数字技术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明确了教育数字化未来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深入推进教育数字化,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教育数字化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担当
教育数字化是数字时代教育形态必然发生的变革,是贯彻国家战略的应有担当。
1.推进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
技术变革驱动教育转型。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变迁,加速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育评价方式创新、教育治理水平提升,驱动高等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以数字化转型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新人。
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创新。新时代新形势下,实施数字化战略是高等教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选择,也关系到能否为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推动教育数字化,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引领创新、驱动转型、塑造优势的先导力量,面向国家战略、面向师生需求、面向教学场景、面向未来发展,打破路径依赖和固有发展模式,推动教育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学方式、优化教育环境、探索教育新形态的必然要求。
2.推进教育数字化是重塑教育新生态的必由之路
数字技术支撑教育新环境。数字技术的更新迭代、普及渗透颠覆了传统社会的连接方式,万物互联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趋势。通过数字化的逐步深入,孕育出以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生态系统。教育作为社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数字生态环境变化,形成教学组织“横向联通、纵向联动”、课堂教学“素养导向、综合学习”、质量评价“整体设计、数据驱动”的新生态,是对教育数字化的全新诠释,也是对“数字中国”建设的全面应答。
数字化重塑教育新体系。以数字化撬动教育整体变革,促进教育自我提升与发展,是营造教育新生态的方向与路径。以数字化打破常规,推动理念重塑、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制度重建、评价重构等,逐步形成体系化、标准化、现代化的教育发展运行规则,构建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教育新生态。
3.推进教育数字化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
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率先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统筹谋划、一体部署,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一起,既强调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强调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大使命,还突出发挥科技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育数字化加速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现代化教育意识、现代化教育行动与现代化教育设施的有机整体,是能动的教育变革过程。数字技术对高质量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和倍增作用,教育数字化是加快教育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的关键。推进教育数字化,有助于把高等教育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在民族复兴征程上释放磅礴力量。
整体布局,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作为高等教育大省,江苏坚持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动力引擎,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教育发展的关键增量,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整体布局体现“三早”:起步早、谋划早、见效早;实践推进聚焦“三融”:与教学融合、与治理融合、与服务融合;努力实现“三提升”:资源丰富程度显著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显著提升、治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主要体现为:
1.育人为本,加快发展“互联网 教育”
江苏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以“互联网 教育”为抓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教育问题为导向,科学谋划教育数字化发展路径。一是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学校办学条件提档升级,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高速、便捷、绿色、安全的信息化服务。90%以上的学校建成省级智慧校园。二是充分发挥数字化重要“工具箱”作用。建构多主体参与、多渠道供给、多形式服务的数字教育资源服务供给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有效供给。三是推进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积极探索智慧思政、智慧课堂、智慧作业、智慧考试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四是聚焦学生发展和成长。建设智慧就业、学生资助、大学生心理自助互助等平台,努力以数字化手段提供温暖贴心服务。
2.技术赋能,聚焦教育治理现代化
江苏加快建设现代数字政府,全面推动数字治理体系系统性变革,明确提出:一要全面融入全省数字政府主架构。依托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加快现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对接,现有教育信息系统逐步迁移至省政务云,非涉密系统实现100%上云。二要全力推动数据共享开放。打造贯通国家、省、市、县、校五级的教育数据汇聚交换枢纽,推进教育监管、学生资助、安全防控等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开发利用。三要统筹推进教育系统“一网统管”。实现网上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全过程监控;依托省一体化综合监管平台,整合阳光食堂、阳光招生、校外培训、师德师风等“互联网 ”监管平台,加快教育系统办公数字化转型,切实提升教育数字化治理能力。
3.共建共享,建设智慧教育大平台
江苏高校打通了数据共享开放大动脉、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一是建设省级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汇集了1800余门省级一流在线开放课程,累计服务保障3000万人次在线学习。同时,向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推送200余门国家级一流课程和37门国家级外国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为国家高等智慧教育平台扬帆出海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建设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免费开放586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累计服务343万人次,提供60余万学时/年的线上学习。三是建设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平台。搭建双创“苗圃”、打通“孵化链”,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大学生领军型“双创企业”,并推广应用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四是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千门优课下乡”大型公益教育行动。首批遴选上线1031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部免费开放,并积极探索学时认证、学习效果测试、学分累计以及课程证书申领等拓展服务。此外,全省大部分高校均建有校级在线学习平台、课堂互动教学平台、在线考试平台、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有效支撑新冠疫情期间全省200多万师生“停课不停学”。
4.特色创新,打造数字教育新高地
江苏立足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积极探索新一代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融合策略。一是加强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建设。探索开发江苏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建设“云书院”,提供教学能力、数字素养、心理疏导、舆情引导、教学竞赛等方面的研训提升服务。二是促进智慧教学场景建设。借鉴国内外数字化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搭建优质高效的智慧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实训室、智能实践基地等数字化教育教学环境,推动数据驱动下的管理、服务、评价和决策应用场景建设。三是探索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研制《省教育厅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教学数字化工作的意见》,创新设计高校教学领域推进数字化的指导原则,首次制定数字化教学的基本规范,加速推进江苏高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升级。四是支撑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有力支撑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提升高校数字人才培养能力,持续加强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电子信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基础学科专业建设,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撑。
推进教育数字化,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面向未来,推进教育数字化必将是一个系统性、长期性、渐进性的过程,需要各方协同、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江苏将深入实施、大力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力争打造与江苏教育和数字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158新格局”,即,基本构建一个“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江苏智慧教育新生态;初步建成智能化部署的教育新基础设施、集约化建构的教育大资源服务、多元化发展的智慧教育应用、标准化建设的教育大数据治理、一体化布局的网络安全保障五大体系;加快教育新基建布局、优化教育大资源服务、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打造未来学习空间、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推进数字化教育治理、强化网络安全保障等八项工程。将重点突破以下三个方面:
1.创建优质高效教育环境,构建多维协同育人体系
一是以数字化拓展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教育教学体系向外延伸,以学生为中心,遵循高等教育人才成长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融会贯通全社会乃至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智慧校园”,使“无边界高等教育”成为现实;推动教育教学体系向职后延伸,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要支撑、职前职后贯通、覆盖社会全体有学习需求人群的“高能级”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方位育人、全链条贯通、全时空服务。
二是推进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一体化建设。构建高速率、大容量、高效率的高校教学骨干网络,推进多网融合的校园基础网络教学环境建设。推进绿色、便捷、集约的教育教学大数据中心和多云模式建设。积极利用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元宇宙等新兴技术,拓展教学服务新场景。
三是持续提升师生数字素养水平。实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和教育管理者数字素养提升工程,提高教师数字化教学创新能力和教育管理者数字化领导力。培养和激发学生数字化学习力、适应力与创造力,创新适应数字社会的学习方式。依托数字化平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探索“智能 ”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完善建设标准、建设路径和运行模式,构建学校、院(系)、基层教学组织三级联动的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体系。
2.夯实数字新基建核心底座,筑牢数字化安全新防线
一是健全数字化标准规范。围绕“设备环境”“平台工具”“数字资源”“教育数据”“在线教学”“师生素养”“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标准化需求,建立一批教育数字化标准“研、用、测”基地,加快并持续加强教育数字化标准和规范的研制、修订、发布、宣传、应用和推广,为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推进和有效实施提供指引。
二是分类打造教育数字化平台系统。以江苏高等继续教育“一平台两系统”建设工程为试点,建成一个开放共享、可扩展、可迭代的“省级高等继续教育信息平台”,搭载“课程资源共享系统”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一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集成共享、高校间学分互认、教育资讯和招考信息权威发布等功能。“两系统”汇聚全省高校万门优质课程资源,探索实现用户统一身份认证、学习档案记录、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三是严格落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教育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开展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应急演练、专项检查,提升对网络安全的态势感知、应急处置和追踪溯源能力。加强网络安全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提高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质量。
3.开辟教育数字化新领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范式贡献江苏智慧
一是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创新理念。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在一起,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构建融合开放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生态,积极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
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数字化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发挥数字赋能科教协同机制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适切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自觉承担起推动国家和区域科技发展的责任。
三是发挥教育数字化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多部门联动,形成数字化合力,系统总结、不断完善教育数字化的新路径、新范式、新成果,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已经迈入新的阶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高等教育强国的发展目标。在推动我国教育数字化进程中,江苏必须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大潮中,争先、率先,积极建设高等教育数字化改革创新先锋区,创建适合未来的,具有包容性、韧性、开放的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全省高等教育的全球竞争力,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新范式贡献江苏智慧。
【作者葛道凯:江苏省教育厅原厅长、原党组书记,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原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第十三届委员会教卫体委员会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原载2023年第2期《中国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