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颖 李兴业 段戴平 王丹 丁倩
摘 要:高校找准发展定位是做好战略规划的关键。针对高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存在的以主观研判为主、缺乏科学规范分析等问题,研究构建了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并将其应用于兰州大学战略规划编制的发展定位实践工作。该模式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找准发展定位提供了思路:需要坚持科学分析论证与多元方法相统一、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统一、发展历史与发展逻辑相统一、阶段性与前瞻性相统一,从而保证高校发展定位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高校战略规划;发展定位;基标法;swot分析法;
一、引言
高校发展定位是高校战略规划的核心,其发展思路、主要任务、具体举措等均围绕发展定位展开。目前有关高校定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高校类型定位的理论探讨,针对高校发展定位的实践研究较少。高校类型定位和发展定位均为高校定位体系中的一种,高校类型定位是一种用于描述学校发展现状,体现高校现有基础和发展水平的现实定位,它是实现学校发展定位的基础、起点和后盾[1]。如,按照学科覆盖面,高校分为综合型大学、多科型大学、特色型大学;按照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的层次,可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按照大学服务面向,可分为中央部属高校和地方大学[2],这种定位是一种现实性定位。如果高校仅明确类型定位,却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学校就会缺乏发展方向的指引和动力。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对高校的发展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考察时强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3]对高校而言,在编制战略规划时,立足新时代找准发展定位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至关重要。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发展定位中存在没有自身特色、缺少阶段性定位等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存在以主观研判为主、缺乏科学规范分析等因素。基于此,本文提出构建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通过兰州大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实践经验,为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找准发展定位提供对策。
二、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
高校在编制战略规划时,需要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和工具对学校的发展定位进行综合研判。基于此,本研究构建了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该模式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将基标法(benchmark)和swot分析法相结合,结合定性分析、扩大师生参与度、会议决策等,对高校找准发展定位进行综合研判。
(一)研究方法
b-swot综合分析模式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基标法和swot分析法。
基标法最早在管理学中提出,是指组织把自己的做法和竞争者或本行业领先者的实践进行比较,从而找出自身差距来改进自己工作的一种方法,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基标法引入高等教育领域[4]。高校在做战略规划时,选取一个或几个优于自身的同类型高校作为对标对象,通过比较找出差距,作为确定学校发展定位的重要依据,同时,将标杆高校作为自己赶超的基标,通过借鉴学习和改进,达到赶上或超越标杆高校的目的,实现战略目标。基标法的关键在于要选取类型相似的高校,只有同类型之间进行比较,才可以发现彼此的异同之处,从而确定自身优势和可能发展的机会,增加成功的可能性[2]18。但基标法过度依赖数据,量化指标具有局限性,对于定性内容无法用数据体现。
swot分析法是一种战略分析法,分析组织的4个方面:内部优势(strengths)、内部劣势(weaknesses)、外部机遇(opportunities)、外部挑战(threats),最初是用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公司的战略与资源系统结合起来进行分析[5]。swot分析法是高校战略规划常用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法能很好地分析高校的内外环境因素,涵盖内容较全面,能够抓住战略规划的核心要素,但过于宏观,缺少针对性,强调以文本的形式对内外环境进行分析,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主观性[6]69-71。
因此,b-swot综合分析模式将基标法和swot分析法结合起来运用,能够为高校研判发展定位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支持依据。分析工具有助于高校找准发展定位,然而任何分析方法都有局限性,为了避免在分析过程中出现唯数据论、唯工具论等情况,在运用这两种分析法时还要进行综合因素分析。
(二)模式构建
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构建如图1所示。该模式共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充分调研阶段,主要运用专题研究、召开座谈会、专家访谈、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考察兄弟院校、走访校友等途径,获取研究所需的数据资料并进行整理。第二阶段为纵向比较阶段,围绕学科声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核心指标维度,确定关键指标,并基于关键指标对学校既定目标与完成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得出结论1。第三阶段为横向比较阶段,围绕上述核心指标维度,选取对标高校,运用基标法,与不同范围对标高校及重点对标高校进行横向比较,得出结论2。第四阶段为swot分析阶段,综合结论1、结论2,包括高教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及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发展规律、学校发展要求等内容的定性分析,对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研判,依照矩阵形式进行排列,形成so、st、wo、wt四种不同的发展定位策略,通过对四种定位策略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发展定位。第五阶段为广泛征求意见并会议决策阶段,最终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
三、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的实践应用
兰州大学作为“胡焕庸线”以西唯一一所一流建设(a类)高校[7],肩负着振兴西部、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使命。“十四五”时期是学校加速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学校的阶段方位、找准高校发展定位,对于学校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兰州大学在编制“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中,构建并运用b-swot综合分析模式,明确学校发展定位。
(一)充分调研:收集整理数据资料
开展前期的充分调研是b-swot综合分析模式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的过程就是科学决策的过程,千万省略不得、马虎不得。”[8]高校确定发展定位的过程更是如此。兰州大学在“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前期,通过专题研究、召开座谈会、咨询专家、走访校友及兄弟院校、面向社会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情况,掌握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并根据需要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为获取准确数据、合理择取关键指标和对标高校提供支持。
图1 高校发展定位b-swot综合分析模式 下载原图
(二)基于关键指标选取:开展纵向比较研究
美国战略规划专家乔治·凯勒的“十阶段模式”战略规划理论指出,关键指标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真实判断一所大学能否健康且可持续发展。关键指标要能够体现高校的发展水平、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基于调研情况,围绕学科声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5个指标维度,兰州大学确定了30余个关键指标,分为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约束性指标就是硬指标,即必须完成的指标;预期性指标就是软指标,即需要“跳一跳”才能实现的指标。兰州大学“十四五”关键指标是基于学校“十三五”发展指标,同时结合教育部“双一流”数据监测、学科评估、教学水平评估等指标体系确定,既体现连续性,又体现发展性、竞争性,集中体现了学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方向和重点突破,是主要任务的具体化和量化形式,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
为全面客观了解学校的发展基础,首先需要对“十三五”期间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即对各指标“十三五”末目标完成值和“十二五”末数值进行纵向比较,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并对目标完成度开展分析,形成单个指标(二级指标)—同一类型指标(一级指标)—整体完成情况的三级纵向比较分析报告。通过纵向分析,兰州大学“十三五”关键指标总的完成度为89.7%,其中,超额完成发展目标的指标,占总数的62.1%,仅有3个指标未达到发展目标,占总数的10.3%,其余均完成发展目标。由此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学校“十三五”任务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各项事业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部分指标的发展目标过于保守,未体现出挑战性,前瞻性不够。三是对于学校的发展基础不能仅限于纵向比较,不能做“井底之蛙”,还需与其他高校进行横向对标。
(三)运用基标法:开展横向比较研究
基标法的运用首先要选取对标高校。兰州大学选取的对标高校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42所一流建设高校,第二个层次是从42所一流建设高校中选取3所在我国南部、东部、西部具有代表性、有借鉴意义的同类型兄弟高校,分别为a大学、b大学、c大学,这3所高校从综合实力上均优于本校。与其他41所一流建设高校比较,目的在于准确掌握本校在一流建设高校中的大致位次,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在此基础上,与3所重点对标高校的比较,目的是突出反映本校的优劣势,找出不足和差距。
横向比较同样也围绕学科声誉、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与合作5个指标维度进行。首先,围绕关键指标逐一与41所一流建设高校对标,比较每一所高校的每一个关键指标“十三五”末完成情况。其次,与3所一流建设高校的关键指标值进行集中对标,具体分析高校之间存在差距的原因,分析对标高校的典型做法及可借鉴经验,提出可行性建议。例如,对3所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高层次人才”的比较,表1显示了3所高校“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一关键指标“十三五”期间的增量,表2显示了“高层次人才”这一关键指标“十三五”期间的变动情况。
表1“十三五”期间兰州大学与3所对标高校的“国家精品课程”增量值 下载原图
表2“十三五”期间兰州大学与3所对标高校的“高层次人才”变动情况 下载原图
通过横向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一是“十三五”期间一流建设高校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发展迅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二是兰州大学较“十二五”末部分关键指标取得历史性突破,但部分关键指标与对标高校之间的差距明显,且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如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与对标高校差距较大,突显出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信息化建设不足的问题;人才流失现象得以扭转,人才聚集能力明显提升,但高层次人才依然匮乏,青年优秀人才储备不足。三是从“十三五”期间一流建设高校发展整体看,兰州大学面临着高峰学科少、师资和科研规模较小、产出一流成果能力不强、办学条件急需改善等多重压力,在高校竞争愈加激烈的背景下,建设任务十分艰巨。
(四)开展swot分析:发展定位初步确立
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均为定量研究,以客观信息和规范分析作支撑,有效避免了个人偏好、情绪、个性、政治、晕轮错误等干扰因素,保证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6]70-76。然而,定量研究并非一种万能的技术,数据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对于学校党建、思政、意识形态、文化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内容鲜少涉及,无法用数据体现这些方面的真实情况,需要通过定性研究进行判断。结合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结论,同时综合考虑学校的历史经验、文化精神、政策变化、规划调整等因素,研究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及区域发展需求等内容,对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作出基本判断。
将学校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依照矩阵形式进行排列,形成4种不同的发展定位策略:(1)so(优势—机遇)定位,即利用学校的内部优势把握外部机遇。(2) st(优势—挑战)定位,即利用学校的内部优势减少或回避外部风险或挑战。(3) wo(劣势—机遇)定位,即借助学校外部机遇弥补内部劣势。(4) wt(劣势—挑战)定位,即弥补学校内部劣势,规避外部风险或挑战[9]25。对这4种定位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综合以上swot分析,我们对学校整体的发展情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学校发展定位:“十四五”时期,学校处于全面振兴的窗口期和改革创新的关键期,虽然进入了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行列,但仍处于建设的初级阶段。学校要树立“全人教育、特色引领、改革创新、开放拓展、坚守奋斗”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发挥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学科特色、文化精神等方面的优势,以优势为动力,针对突出的问题短板和发展形势,实施一系列重要举措。抢抓机遇,应对挑战,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高质量内涵发展。到2025年,学校在经费总量、高端人才、质量规模、一流学科等方面实现“倍增 ”,办学质量和水平实现跃升,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进一步缩小,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到2030年,学校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学校总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中游靠前位置,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迈进。
从兰州大学的发展定位可以看出,学校的发展愿景和发展现实是存在差距的,不同的大学因为发展水平不同,发展阶段也存在差异,学校要根据发展实际,科学研判,对发展愿景阶段化,将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连接起来,构成发展的目标链[10]76-80,这样更利于学校发展愿景的实现。兰州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之一,其发展愿景自然是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但根据学校发展基础,将这一愿景分为3个阶段实现。学校“十四五”期间的发展定位并非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而是处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初级阶段,到2025年,整体实力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
(五)广泛征求意见并会议决策:确定发展定位
群体高参与度能有效消除个人因素及个别组织带来的决策上的失误。教育部要求各高校要“开门编规划”,广泛凝聚师生共识和智慧。高校的战略规划是全员规划,确定学校的发展方向不只是领导的事,也不只是个别部门的事,需要全体师生员工都要参与进来,群策群力。兰州大学充分发挥校内外专家的专业智力作用和个人影响力,邀请专家指导规划编制,以此弥补规划专业性的不足,增强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和认可度。学校成立了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规划编制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学校规划工作提供咨询和论证。通过个人访谈、召开专家咨询会、发送函件等方式,充分征求专家意见。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教代会、电子邮件等形式广泛征求全校师生意见,真正做到“开门编规划”“全员规划”。在研究吸纳各方意见基础上,经过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及党委全委会审定后,学校的发展定位得以最终确定。
四、新时代高校找准发展定位的几点策略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等学校如何科学准确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必须解决的问题。b-swot综合分析模式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手机版亚博的技术支持,兰州大学的实践可以为高校在编制战略规划中找准发展定位提供可借鉴经验。基于此,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科学分析论证与多元方法的统一
有专家提出,高校的发展定位不是凭空想出来的,也不是“盲目跟风”确定的,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10]82。有些高校之所以存在发展定位无特色而同质化或不立足学校实际而无阶段性的突出问题,究其根本,学校管理者、决策者主观臆断,未就学校本身的发展规律、发展基础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是主要原因。“十四五”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发展应立足于国情世情,应在国家现代化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局中考虑发展定位,从而提升竞争力[11]。因此,要找准学校的发展定位,进行科学的分析论证是其重要保障。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分析会直接影响发展定位的确定。任何一种分析工具都有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会影响分析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b-swot综合分析模式体现了方法的多元化,从而形成互补效应。bcg矩阵、五力模型、价值链、谢尔曼高校定位模型等多种分析方法,高校应根据实际科学合理使用。
(二)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统一
世界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威廉·爱德华兹·戴明曾说过:“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12]由此可见定量分析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强调客观性和精准性;定性研究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研究环境的主观理解。然而,由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都存在弊端,在很多问题的研究上,两者应该互补。b-swot综合分析模式体现了这种情况,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中,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均为定量分析,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清晰了解与其他高校的差距,较为精准地掌握学校的发展基础。但由于学校的历史经验、文化精神、党建思政、意识形态及高教发展趋势等内容很难用数据体现,无法进行定量分析,因此,在第四阶段需要结合定性分析对学校的优劣势、机遇挑战进行综合判断。可以说,兰州大学在“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若没有定性分析,其发展定位的判定便存在不准确性。“以文字为导向的规划,一旦转化为以数字为导向的规划,可能会导致自以为是的确定性。”[9]30-32面对新的高等教育环境,高校在战略目标、发展定位等问题的分析论证上,仅仅依靠定量研究方法或传统定位理论的定性分析已经很难满足高校发展定位需求,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做到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三)坚持发展历史和发展逻辑的统一
现代高校定位问题的研究,只有坚持历史因素与逻辑因素的统一、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结合,才能使高校定位既具有描述性又具有规范性,才能最终确定高校的定位问题[13]。英国著名学者阿什比曾经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民族与文化背景,造就了风格迥异的大学[14]。因此,高校在确定发展定位时,首先要考虑学校的发展历史,例如在学校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文化、优良传统,形成的特色学科、优势专业、大师风范等。有些高校一味根据“市场行情”办学,忽视了学校的历史经验和办学特色,提出的发展定位必定缺乏科学性,这些高校也终将会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被淘汰。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就要结合时代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既要尊重历史,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发展逻辑,从而进行科学定位。兰州大学在运用b-swot综合分析模式进行“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实践中,充分考虑了学校百十年的办学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研究了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学校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等内容,成为学校找准发展定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四)坚持民主参与与集中决策的统一
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如果民主发扬得不好,集中就会失去坚实的基础,就难以保证其正确性,甚至导致独断专行;如果集中得不到贯彻执行,也是对民主的践踏和背离。必须将集中置于民主的基础上,脱离了这个基础,集中只能是空的、假的和错误的[15]。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关系到每位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的大事,需要全员参与,充分发表意见建议,保证集体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学校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从兰州大学实践过程看,发展定位的最终确定,是汇集了广大师生、专家、校友、学校领导等各方智慧的结果。从b-swot综合分析模式中可见,最后一个阶段是广泛征求意见并会议决策,这充分体现了民主与集中的高度统一。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关系高校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重大事项,需要形成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协调沟通机制,进而得到全校上下高度的认同并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实现发展目标。
(五)坚持阶段性和前瞻性的统一
学校发展定位要做到阶段性和前瞻性的统一。就阶段性而言,明确发展定位的过程是了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其他高校发展状况的过程,也是明晰学校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所处地位的过程,更是明确学校具有的优势特色和存在劣势差距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切不可好高骛远,要具有阶段性意识。高校的发展规划分为短期规划和中长期规划,对于中长期规划,其发展定位应具有阶段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应确定合理的发展定位,避免脱离学校办学实际而制定过高或空洞的发展定位,否则,不仅难以实现既定目标,还会造成发展的盲目和紊乱。当然,基于阶段性的发展定位并不意味着保守和步伐缓慢,而是为了坚定走好未来的发展之路,打有准备的仗。就前瞻性而言,高校的发展定位是基于学校历史的积累和现实的发展状况,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在对高等教育趋势进行预测后,面向未来、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发展要求,对高校发展愿景和未来发展轨迹进行的科学谋划和设计,这是一种前瞻性的科学定位[16]。因此,高校的发展定位既要有阶段性,又要有前瞻性;既要保证发展目标的可实现,又要能够鼓舞全校师生的自信心,成为师生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找准发展定位是高校在新时代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编制战略规划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高校要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切不可“装糊涂”“和稀泥”,没有方向的跋涉是徒劳,偏离正确航线的征程到达不了理想的彼岸,高校只有找准了发展定位,明确了发展目标,高校的发展才是有效的、可持续的。
来源: 《高等理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