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学生应该怎么做,如何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前不久,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校长程兰华线上为学校部分本科生带来了一堂生动的“形势与政策”课。
作为校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兰华每学期都要为不同年级学生讲授8学时的《形势与政策》课。“校长带头讲思政课,内容丰富、生动有趣,她还紧扣时政,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学校特色优势及专业发展方向,深刻解析热点问题,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自信。”该校2020级英语专业学生崔婷美说。
近年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深入推进思政课程改革创新,持续开展思政课程建设,实现“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全覆盖、不断线”,不断筑牢思政教育主阵地。同时,通过教学创新设计、学生考核评价改革、思政课实践教学拓展、课程思政协同推进等,不断提升育人成效。
如何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做到“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好”?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喆一直思考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课的讲授中,他以经典著作为基础,以现实生活作为案例,探索出谈话式、案例式、讨论式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线上 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让越来越多学生爱上了思政课。
“张老师在讲资本主义本质及规律内容时,还分析了一篇画作中关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过程,用历史的实事来揭示资本的原始积累。”谈及这门课,2020级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学生范瑞仍然记忆犹新。
实际上,这样鲜活、接地气的思政课,在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已是常态。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同时,学校不断构建同向同行的“大思政”格局,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学生不仅感兴趣、有兴趣,教学效率随之也“水涨船高”。
提及高等数学一课,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都有一个普遍的感受——枯燥、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但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巨澜和杨燕的参与下,在教学中加入了有关“美国等西方国家在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对中国卡脖子等现状”的案例,引导学生从我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角度审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截至目前,该校共遴选了150余门“课程思政”示范建设项目,学生的专业素养普遍提升、目标规划更加明确,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稳定在95%以上,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上好思政课,师资是关键。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周怀春介绍,近年来,学校与兰州理工大学签订帮扶协议,建立一对一“手拉手”师资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导师帮扶、名师工作室指导、集体备课、上示范课、学术讲座等,促使学校思政教育课程、师资队伍、学术科研等水平“突飞猛进”,一大批思政名师快速成长起来。目前,全校专职思政课教师都加入了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
周怀春介绍,为高效提升思政课教师的业务能力,学校还协助马克思主义学院搭建“学术沙龙平台”“教学能力提升研讨平台”“示范教学平台”“教研、科研创新实践平台”等,并通过教学能力大练兵、教学创新设计竞赛等活动,引导教师立足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延伸学校思政教育的广度、宽度和深度,提升了服务学校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同时,将思政课融入学生“第二课堂”,通过“思政课程带进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融入思政内容”的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此外,在学生考核评价上,近年来,该校实行以“过程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为考核体系”与“书本知识考核和能力素质考核为内容”相结合的复合化、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也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张喆解释,“这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通过理解知识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避免了教师评价学生的主观性和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同时也为促进教师反思教学效果提供了有效的直观依据。”
如今,学生们对思政课兴趣逐年提高,思政课成绩平均优良率超过80%。“思政课上,老师将我们喜闻乐见的例子、国内外形势与课程理论及有关知识紧密结合,让我深刻意识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历史使命。”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李刚飞说。(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尹晓军)
作者:尹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