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求真、至善、融合”校训-手机版亚博

解读“求真、至善、融合”校训-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热门排行

解读“求真、至善、融合”校训


2009-11-13 阅读次数:

解读求真、至善、融合校训

2005
225日,延边大学召开的第十二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八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讨论通过了“求真、至善、融合”的新校训。新校训的制定,意味着学校发展思路的变化,意味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意味着新延边大学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新校训为学校的办学理念注入了新的内容,提升了学校办学的精神与文化品位。本文拟对“求真、至善、融合”六字新校训的内容进行解读与诠释。
新校训的第一个词是“求真”,“求真”的含义是“崇尚学术,追求真理”。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体现了大学的科学精神。学术是系统和专门的知识体系;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崇尚学术与追求真理是互为因果关系的,崇尚学术是追求真理的前提,追求真理是崇尚学术的必然结果。大学在履行培养人才使命的过程中,所从事的教学活动就是以传播学术知识为内容,以追求真理为目标的。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深刻含义就在于倡导民主自由的学术精神,培养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大学是传播知识的殿堂,是学术创造的圣地。学术实力是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一般说来,学术活动是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的主要工作,也是大学培养人才的基础性工作,正因为如此,现代大学必须以崇尚学术为己任,必须视学术发展为学校生存的生命线,这样,学校才有活力、才有竞争力。
大学的教育工作者是以传授知识、研究学问为职业而立身于高等学府的。崇尚学术的实质就是对知识的尊重,对人才的珍惜。在现代社会,知识的作用越来越大,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知识是大学存在的理由,大学是知识分子群体作学问的地方,崇尚科学、钻研学术,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是大学的永恒主题。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要求大学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学术观念和学术胸怀,同时要强化自己的学术功底,发扬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瞄准学术前沿,创新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知识,促进学术发展,在教书育人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成为影响学生成长的精神导师。
崇尚学术,追求真理,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执着精神和勤勉诚朴、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在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接受知识的洗礼,在学习知识和研究学问的过程中完成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将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核心内容的“求真”作为校训,目的就是建树全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形成尊重人才个性发展,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构求贤若渴的舆论氛围,营造人才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
校训的第二个词是“至善”,“至善”意在“完善人格,造福人类”。
“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教育的本质是使受教育者“明明德”,而“明明德”的目的则又在“亲民”。“至善”就是通过“明明德”,使受教育者达到心灵的净化、道德的升华、人格的完善,成为一个有德之人,成为一个亲民之人。即成为一个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亲民爱民,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至善”同时也体现了教育对美的追求。止于至善、臻于完美,体现了延大人自强不息、至善臻美的理想追求和坚持不懈、执着努力的顽强性格。将“至善”作为校训,体现的是儒家德育为先的优良教育传统,彰显的是追求尽善尽美的人文精神。它不仅强调了修身立德、涵养品行的重要性,而且规范了师生员工的行为,凝聚了师生员工的思想。“至善”,是教师的道德素养和职业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最高境界和终极追求。
校训的第三个词是“融合”,“融合”意即“多元共存、融汇创新”。
延边大学具有多元文化共存的办学特点,将“融合”用于校训,主要体现了学校多元文化共存,各种文化相互对话,并在对话的过程中相互融化汇合,不断创新的文化精神。“多元共存、融汇创新”,体现的是延边大学的一种新的文化价值取向,一种新的发展战略思路,同时也是一种新的办学精神和一种新的办学理念。
“融合”的第一层含义是民族融合,团结进步。延边大学具有民族团结进步的优良传统,曾经两次获得国务院“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在办学的过程中,延边大学由创建初期只招东北三省一区的朝鲜族学生,到1959年开始招收一定比例的汉族学生,再到合校以后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收25个不同民族的学生,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多民族师生共教共学,形成了多民族交流融合、团结和谐的融洽氛围,形成了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发展态势。融合,加快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