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文化视角下的校风建设-手机版亚博

试论校园文化视角下的校风建设-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热门排行

试论校园文化视角下的校风建设


2009-11-26 阅读次数:

试论校园文化视角下的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校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涵着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思想、教学模式、治学态度等。
校风是一所学校长期以来所积淀的独有文化,其核心是一种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的全体师生按照教育方针、教育规律,在长期教育管理中形成的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精神风貌和思想作风。它是一个学校的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的集中反映,是一个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表现。
作为校园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校风,它起着引导、规范、激励师生们的作用。它既是学校全体师生员工通过宣传、教育、熏陶等手段共同有意识创造的,又是师生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当中无意识习得、模仿而逐渐形成的,通过师生的思想追求、志趣、情操、科学文化素养、治学精神和行为风尚等多方面反映出来。
大学校风,即大学的特色和风格,是一所大学师生员工所共同具有的理想、志向、愿望和行为习惯等多种因素的综合,是一种精神状态和行为风尚。简言之,校风就是学校风气的总称。一所大学的校风是该所大学的文化底蕴和优良传统的核心和精髓,反映着该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传统、管理风格和校园文化特色。校风建设是一所大学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包括学风、教风和领导作风等。学风是校风建设的核心,教风是校风建设的基础,领导作风是校风建设的关键。
校园文化对于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领导作风和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主旋律,可以产生一种良性互动作用,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重要体现。
构成校园文化的要素很多,极其丰富,大体上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软件包括:学校规章制度、师生员工、校园文化的理念、学校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社团活动等。在众多的要素当中,校园文化的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而校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理念的核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校风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
一、校园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之说。广义文化一般是指人类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能力和创造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狭义文化一般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当然也包括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制度。
校园文化是随着学校教育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学校和文化融合在一起的产物。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精神因素,以及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空间等物质因素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各种主体社团活动等活动因素共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关于校园文化氛围,华中科技大学的涂又光先生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泡菜”理论。意思是说,校园人文氛围就好比是泡菜水,如同泡出来的白菜、萝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水的味道一样,学生的人文素质也取决于校园人文氛围。北京大学则把校园文化氛围比喻为“空气”,“通过潜移默化的‘空气养人’,培养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品德情操和人文精神”。不管是“泡菜”理论,还是“空气”理论,都在强调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犹如一种无形的力量,对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陶冶与濡染作用,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与人文修养。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引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是现代大学的根基,是现代大学的血脉,是现代大学安身立命的基础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创新基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和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文化始终体现先进性和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性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传承文化是大学的基本功能,研究文化是大学的活动基础,创新文化是大学的崇高使命。大学具有继承文化、融合文化、研究文化和创造文化的功能,探求未知也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大学校园文化是科学思想萌生的催化剂,是先进文化创新的重要载体,它既从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和力量,又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强大动力、做出巨大贡献。
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作用。校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先进文化要发挥社会作用,就要把文明内化到人们的灵魂里,积淀到人们的思想中。校园文化是引导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的一面旗帜,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
学校作为载体,因为文化的融入而声誉鹊起,提高了自身的价值;文化通过学校这个载体,迅速而广泛地传播,所以说在校园文化中学校和文化二者是互相依存、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学校和文化的结合也越来越紧密了。人们就是从这样的历史观出发,把校园文化看成是一个民族的独特的文化现象。
二、以校风建设为核心,大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是校风建设,它是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战略,并对教职工具有凝聚作用、对学生具有陶冶作用、对社会具有示范作用的校园文化。培育大学校园文化,加强校风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提高认识,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机制、全员机制与长效机制。要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对素质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适应新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才的必然要求,是新的高等教育思想和观念的体现。以校风建设为核心,努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的综合机制、全员机制与长效机制。所谓综合机制,就是大学文化建设的目标要综合,校园文化建设的资源和手段也要综合。所谓全员机制,就是要形成社会、教育管理机构、大学领导、职能部门、教职员工、学生、各学科、各院系以及教学、科研、后勤、管理等各方面都高度重视和积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良好气氛。所谓长效机制,就是要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不因人废事也不因变废事,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其次,加强校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校风是学校精神的集体化,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作为学校不同岗位的群体,教师群体要培养良好的教风,学生群体要培养良好的学风,领导管理群体要培养良好的作风。培养良好的“三风”,是全体师生员工,领导管理者应有的责任,共同的任务。加强校风建设,要抓好各级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要提高构建和谐校园的能力,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遵循办学规律、科学决策、注重效率、科学民主、全心全意为学校发展和师生员工服务,带动校风向和谐构建的方向发展;要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的文化素养。同时开展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的师表意识,大力提倡精益求精、治学严谨、以身作则、热爱学生等良好作风,提倡学习研究之风,提倡奉献精神。教师要着力创建一种以人格的魅力感染学生,以渊博的学识征服学生,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激励学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影响学生的教育氛围;在学生中要提倡尊师好学,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学生刻苦学习,使尊师好学成为全体学生的共识和自觉行为。要倡导学生自强自律,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督促、自我约束和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作风,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再次,校园文化建设应力求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融合,突出个性文化。校园文化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要兼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的目的。为此,校园文化的建设既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又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突出个性文化。对于现代大学而言,发展大学的创新文化需要建设大学的个性文化。有个性的大学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大学文化。社会对大学的需求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建设多样化的大学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每所大学都应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目标、办学理念、人文精神、优势学科,并努力营造有个性的校园文化。
说到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延边大学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延边大学创立于1949年,在60年的发展建设中,延大人秉承文化融合与创新的理念,形成了“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民族团结、共教共学,广泛交流、多边合作”的优良办学传统。围绕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大学的问题,学校不断地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更加明确了现代大学的神圣使命和社会责任,全面推进大学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凝炼了“求真、至善、融合”的校训,建树了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完善人格、造福人类,多元共存、融汇创新的大学精神,明晰了“边缘觉醒,质量为本,突出特色,学术立校”的办学理念,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以教育创新为动力,实施“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产学研结合,服务社会,完善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努力把学校办成在国外有一定影响、国内有重要地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综上所述,加强校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构建和谐校园,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校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团结协作、转变观念、开拓创新。校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各个部门,必须由学校统一领导,整体规划,通过建立和及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达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四落实。学校要认真研究和总结办学中长期形成的校风特色与优良传统,努力是校风建设形成制度构建完善的校风建设体系,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传承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沁平.大学需要文化文化需要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俞爱宗,李凤海,郭艳春主编.高校办学特色研究[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9.
【3】孟宪刚.试论校园文化[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6),2006.
【4】刘汉英,王铁生.学校文化视角的学风建设分析[j].教学与管理(4),2008.
【5】李海容.加强校风、学风、教风建设,构建和谐校园[j].希望月报(上半月) (12),2007.

作者:教务处 孙惠欣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