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云:关于构建美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手机版亚博

金东云:关于构建美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热门排行

金东云:关于构建美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07-07-11 阅读次数:

关于构建美术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对美术类的人才需求随之不断增加,高等美术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注重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就具有非常强烈的紧迫性和时代性,它从根本上集中体现了人才目标定位和教育的思想观念。为了实现符合时代要求的培养目标,就要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美术学科的现状分析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是一所具有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和特色的学科。从1949年始建延边大学美术专业以来,历经风雨,几经坎坷,在民族美术教育的探索中不断努力,开启了中国朝鲜族现代美术高等教育的先河。现有在校学生500人,其中本科生456人,硕士研究生44人,专任教师44人,教授2人,副教授13人,讲师20人,助教9人,长期聘请外籍教师3人。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自建立之初起,一直是以美术师范教育为主的学科。从90年代后期开始,国内外高等院校的美术学科,传统的专业和专业方向的规模急剧缩小,设计类等综合应用型的专业逐渐成为主流专业。在对国内外美术教育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美术系开始着手进行学科结构调整,在原有的中国画、油画、美术教育、装璜艺术设计方向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新型专业方向,增设了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雕塑、摄影等专业方向。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的固有观念没有真正得到解放,也受到教学环境、教学条件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在学科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本科教学工作的评估过程存在的问题及以后不断出现的矛盾,最直接反映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对高等美术教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认识不足,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意识不强,在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下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育”的观念不相适应。
2、对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关系缺乏科学论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明确,与社会需求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不强,特色不明显。
3、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教育环节重视不够,缺乏相对措施。
4、现行的绩点学分制还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5、没有形成基础理论体系,专业教学方面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视基础理论和专业原理方面的研究。教师开展相关研究运用于教学成果少,学生后劲明显不足。
6、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缺乏严谨和规范,课程标准不够明确,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引进优秀教材不力,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7、教学方法改革的针对性不强,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相对滞后。没有形成突破性的成果和建立具有系统性的方案,教学考核制度和标准不健全,教学的随意性仍然是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8、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重视不够,实践、实习教学环节薄弱,课程设计不够严谨,具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相对匮乏。
上述问题和矛盾,直接影响着本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在高等美术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既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对着挑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竞争中的生命线。
本学科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了“把我系办成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地域优势,在省内同类院校中有较高声誉和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创作的基地”的建设目标以及“以本科教育为主,形成绘画、艺术设计和美术学相互渗透的学科结构,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位居省内同类学科专业的前列”发展定位。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和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质量保障和教学改革中最根本的内容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紧迫性和时代性。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
在1998年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上发表了《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宣言:观念与行动》,提出了高等教育需要有新的观念和模式。对广泛、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增长需求,要“实现从身份为基础向以能力为基础的途径的转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中必须要坚持的原则。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业的能力和精神,必须成为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以便促进毕业生就业,使他们不再是求职者,而应成为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同年,在年第一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上发布的《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构建适应21世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高等学校要贯彻教育方针,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等专业人才的总体要求,逐步构建起注重素质教育,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为一体,富有时代特征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美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
1、要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质量观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途径,更好地与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相协调。
2、要积极探索完全学分制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
3、要加快课程建设和改革,建立严谨、科学、规范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课程体系。
4、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拓宽学生创新、实践的平台,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5、要强化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教学的理论体系、教材体系。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开展基础理论、专业原理、实践相融合的“研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
6、要处理好规模与质量、专业人才与复合型人才、综合素质与专业知识、系统理论与实践能力、传统优势与学术发展关系。

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和措施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学科发展的生命线。美术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通过对美术教育内、外部环境和规律的研究,以社会的需求和质量评价为切入点,通过专业(方向)结构和培养目标、规格的调整,使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以学校、学院、学科的发展目标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质量与特色为前提,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和途径,使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项要素更加协调,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美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和措施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构建新型学科专业框架
通过各种途径对国内外一些知名专业院校、美术学科的了解和考察,我们可以看出,其学科专业的设置能够直接折射出学科的办学思路、发展目标定位,也可以反映出是否与其社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适应度。相比而言,本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科专业主体结构概念模糊,过分强调依赖传统专业结构模式,不能完全顺应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多方面需求。专业与专业、方向与方向间相互补益的机制没有建立,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没有得到很好发挥,新建专业及专业方向资源单薄,缺乏对交叉、边缘、新兴学科专业拓展和建设规划。这些已经构成了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现,也影响到社会对我系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
美术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首先应对学科专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立造型艺术(含油画、中国画、版画、综合绘画、雕塑、陶瓷等)、设计艺术(含视觉设计、建筑与景观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摄影、影像艺术等)和美术学和艺术人文(含美术教育、美术史、专业理论等)为一体的学科专业结构,建立学科专业之间相互渗透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以发挥学科整体优势,统筹规划发展,提高学科专业设置针对性,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在我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中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并在第十六条第二款中明确了“本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的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这既是对人才培养目标、规格的普遍要求,也是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的基本评价标准。
近年来,本学科通过几轮培养方案的修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的总体定位得到了不断的明确,符合国家的普遍要求。但是,能够体现学科优势、专业类型、人才特色等目标和规格没有得到明确。致使专业人才培养特色不明显,社会需求的针对性不强。所以,培养目标的定位关系到学科专业今后发展方向,也是建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的依据。
从本学科和社会对美术专业人才的多元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出发,本学科今后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以专门人才教育和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结合,以培养和提高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根本出发点。在已经具有相对优势及特色的专业方向范围,选择部分优秀的学生进行专才培养,向社会输送具有学术专长的精英人才的同时提高学科专业在社会与学术领域的影响和地位;在设计类和美术教育等专业方向,着力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专门人才培养与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相结合的人才目标,能够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的单一性,适应多层次、多规格、多样化的社会需求,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拔尖人才脱颖而出。
(三)建立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平台
素质教育的根本核心的是人本教育,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尊重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要给学生留出独立选择的空间。要改变培养途径的单一,构建更加活跃、更加广阔的的素质教育平台。
目前,本学科的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仍然重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多数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地依赖课堂教学,人才培养的环境空间狭小。“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教学缺乏互动,教与学相脱节,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没有得到调动和发挥,教学中学生缺乏选择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平台,今后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建立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平台,使学生具有自我设计发展专业方向和自主选择性学习的可能性。
2、加强以课程为核心、以课程模块为系统的教学方案设计,淡化以专业方向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组织形式,建立以课程为核心的专业工作室机制和导师制。
3、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改变以课堂教学为单一培养途径,进一步发挥专业考察、专业实践等第二课堂的培养平台作用,通过组织学术报告、各类讲座、举办展览、竞赛等活动,建立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人才。
(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学目标管理的基本保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关系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关键。
根据本学科的实际,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1、从学校、学院的整体出发,明确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构。
2、建立学科教学工作和管理环节的质量目标、管理、监控和评价机制。
3、调动教与学和为教学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激励竞争机制。
4、加强质量管理的实效性和可实施性,要使质量保障体系能够有效运行。
总之,通过改革教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和运行机制,构建符合学科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美术学科人才培养体系,走出一条充分发挥师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良性互动的新途径,从而实现培养出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