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科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
一般计算机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比较强的学科,知识涵盖范围广,更新速度快;第二,它还具有文化性、应用性、发展性和模块化等特点,它应用信息技术的方法和手段解决实际问题,是这门学科的灵魂。教师要深入研究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运用先进的,富有生命力的,独具创意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对着日益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计算机教学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目前存在的问题
1、教学时数严重不足的问题
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和《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都是操作性很强的必修课,按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学时数至少需要120学时。但由于教学时数严重不足(80学时),内容有时衔接不上,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往往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导致了各级计算机等级考试过级率偏低的现象。
2、网络知识和数据库知识教学欠缺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也显得非常重要,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很多学校把网络教学和数据库的教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可我院计算机教学对于网络方面和数据库方面的知识教学涉及的不多。修完计算机有关课程后,学生感觉到和社会实际需求比较有一定的距离。
3、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层次不齐
每年我院绝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已学过计算机操作,极少数同学已熟悉word、excel的操作,但因主要受到高考影响较多同学计算机基础层次不齐,不少同学一无所知。
4、学生上机时间太少,学生前学后忘
在我院全面开放计算机机房,供学生使用,但由于绝大多数专业一年级课程安排的比较多,无法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只有初步练习教师布置的实习内容,根本没法进行巩固性练习和扩展性练习,这样导致学生不仅没有完全掌握教师布置的内容,隔一段时间可能又把在实习课上学习的部分内容忘记了,更谈不上有所扩展。
5、不重视学生课外活动
根据我校现行政策,教师感觉到只忙于教学和科研,应付教学,无法开展第二课堂,无法和学生进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这不利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转变教学思想
传统的计算机课教学思想,其目的是要学生掌握大纲和教材所要求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然而当前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大纲和教材的出版普及常常跟不上技术的发展,传统教学的结果使学生学到的却是过时的技术。
针对这种情况,我院从教学的思想上应进行改革。将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其学习能力作为授课的目的,授课不再是单纯地灌输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计算机的方法,让学生自发地去跟踪流行的技术动态,同时大量地编制接近实际需要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教师在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知识以及学习方法后,无须费劲地逐章逐条讲授,而只要向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布置练习,上机实践检验成果即可。
新的教学思想转变了传统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不变应万变,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到社会上仍有用武之地。
三、改革教学方法
根据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实验,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如下具体做法:
(1)采用方法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中始终要贯穿的一个重要内容,即学习要达到一定的目的,方法训练比能力训练更重要。我校通常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总学时,安排为80学时,实际上还可能更少。如何在如此少的时间里,让学生掌握尽量多的内容呢?我们认为没有一个好的方法,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在上课时特别注重向学生传授一套适合于今后自学、提高水平的有效方法。
(2)将案例教学作为计算机理论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理论教学方法是讲清原理再讲应用,导致上课内容枯燥,学生兴趣低、接受慢,教学效果不好。因此我们改用案例教学方法,即先举实际案例,在分析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弄清原理,然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思考问题。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对计算机的神秘感和畏惧感,也提高了上课的趣味性。
(3)把实践教学作为计算机教学的重心。计算机技术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为此,编制了大量有代表性的练习,实践时对水平不同的学生实行优差搭配、分组练习,并提倡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独立思考,交流协作,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同时,学校还将有限的资金投入改造实验设施,购置新设备,改造旧设备,用较少的资金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硬件环境。
(4)教师分层指导,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由于学生所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层次不一,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也不一样,所以分层教学很有必要。在上机实习时,对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作个别指导,一旦发现有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基础好的学生,教师指导他们去探索掌握一些较深的知识,引导他们如何去获取知识,通过上机指导,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操作任务,根据自愿的原则,学生自由组合创作小组或独立创作。在操作过程中,积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并分层指导,部分增加知识容量,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初学者可以练习基本操作,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练有一定难度的综合题。
(5)以计算机课外活动增强课内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开放计算机房,开放的软件内容包括办公系统、上网、网页制作、图形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使同学们有更多实践的机会;还成立计算机兴趣小组,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条件。小组定期开展各种活动,例如,每周一次的学习心得交流会、举办全院性的计算机知识讲座等。通过这些同学的示范和带头,推动全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课外活动的开展,可以大大提高全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经过培训可以参加全国和省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一系列比赛。
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课内教学内容需要跟上社会形势的发展,基于当前主流操作系统均是windows的天下。我院的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亦更新到以windows平台为基础,主要讲解操作系统、word、excel等办公应用软件和《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熟练掌握仍有极强生命力的中英文录入技术。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很好,也希望在计算机的学习上有新的发展和追求。为此,建议不要给大学生千篇一律地讲授《visual foxpro程序设计》一门课程,应该让大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选一门程序设计课程,例如,可以选《c语言程序设计》或《vb程序设计》等。也可以《fontpage网页制作》或《多媒体制作》等作为一门选修课。
五、改变教学手段
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呼唤新的教学手段,用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手段来表达今天以图形界面为主流的计算机技术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为此,教师手持电子教鞭,通过投影向学生展示操作过程。我们也制作一些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给学生。实践证明,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其效果十分显著,平时用板书和言语都难以表达的一些知识通过演示很轻松就让学生理解了。
校园网络的建成也使我校的教学手段趋于多样化,今后将一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文章、学习心得体会、教学课件等放在校园网页上,学生们可在上机或课余时浏览校园网页,查阅资料、请教问题、发表心得等等,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
六、考核形式的改革
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学科。如果我们用传统教学评价方法去考核他们的学习效果,将会束缚学生的思维,难以发挥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将对学生打分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体现上,给所有的学生以肯定或激励,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激励学生不断创新。
对学生的打分评价方式主要注重“创新实践”的考核,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我们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创作,使他们完成的作品尽可能精致、生动和富有灵性。这种评价方式带有课题研究的性质,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从而达到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例如,大学生修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软件开发工作,并根据统一标准打分。
可见,农科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任务艰巨而繁重。搞好改革,除领导的关怀与大力支持外,改革的主体是教师、核心是教师,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也在教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取得改革的成效,教师必须树立四种精神:一是爱岗敬业精神,对自已从事的职业岗位要兢兢业业,丝毫不可慢怠;二是开拓创新精神,敢于标新立异;三是团队精神,课程拓展性特征十分突出,在改革过程中要与相关课程的教师紧密合作;四是求实精神,要遵循教育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务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