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摘要: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新世纪,不仅为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作为高等学府担负着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重任。培养有质量的创新人才无疑给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挑战,我们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寻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出路。
关键词: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人才
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今和未来的国际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就能在竞争中把握主动权,赢得未来。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加强自主创新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在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前提下培养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创新人才是国家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作为人类社会一项实践活动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新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面对世界竞争日趋激烈,培养具有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我国高等学校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大学,其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本质上说,创新人才首先应是有基本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才,即德才兼备、德才统一的人才。然而可以设想不具有基本思想政治素质的创新人才该是怎样的人才。作为国家栋梁之材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泼向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黑熊、2005年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虐猫事件。这两起事件足以说明离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谈人才是一纸空文,离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去追求培养创新人才那也只是舍本逐木,最终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众所周知,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塑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需要也必须依赖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用的。所以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它决定着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的道理。
二
、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思路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面对现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上的作用,就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思路上的转变。
1.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大胆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和最新的管理方法,注意发挥现代传媒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作用,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覆盖和渗透到师生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必须跟踪当代科学文化的进展,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的技术更新,推进整合传播;同时,我们要认真研究现代信息理论,积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用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建立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的思想教育网络系统,运用网络系统,加强对社会心理和社会舆情的动态分析,构建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推动思想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2.由“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单纯硬性灌输的状况,注重思想渗透,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寓教于知,寓教于乐,寓教于管理,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广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提高活动的档次和水平,深化活动的内涵,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赋予鲜明的时代特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好校园文化,使学生在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愉悦的精神文化享受中陶治人格,升华境界,获得启示,用人情味,亲和力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方法
(一)加强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渴望实现的奋斗目标的憧憬、向往和追求。信念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对客观事物或某种理论、原则、规范、知识等,已经确信其真实性、正确性,并反映着主体行为倾向的那些观点、主张、见解等观念性的东西。理想是建立在信念基础上的,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可能实现的一种憧憬、向往和追求。当前,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历史性发展阶段,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通往我们宏伟目标的路程还很遥远,前进道路上还会有不少艰难险阻。在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由于历史的变革、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不同社会制度的和平共处,竞争并存,相互对峙,又彼此交流;在错综复杂的渗透与反渗透的斗争中前进。致使我们所恪守的理想信念受到严峻的冲击和考验。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实际,改进方式和方法,卓有成效地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帮助其提高鉴别力,增强抵制力。
(二)加强社会公德教育
社会公德是人类社会文明成果的一种沉淀和积累,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列宁的话说,是“多少世纪以来人们就知道,千百年来在一切行为守则上反复谈到的,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正是因为有了人们普遍认同,普遍遵守的社会公德,人们的社会生活才有了秩序,有了安宁,也有了判断是非的依据和准则。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状况教育是新时期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其思想道德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现在和未来的面貌。人们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普遍关注,亦是人们对未来的关注。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总体上说,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社会道德的变化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特有的弱点趋利性,又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广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理解,这应引起思想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加强对学生独立创新志向的培养教育
志向是人们立志要达到的目标,努力的方向。有了为祖国,为人类造福的志向,就有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有了独立、创造的志向就会要求自己去发现新问题,创造新事物。邓颖超同志曾讲过:“志向是内在的强大的动力。没有创造的志向就不会有创造的行动”。所以在培养高校学生独立创造思维和能力的过程中,还应特别重视培养高校学生造福于人类和祖国的远大志向。这样,他们才会有正确的努力方向,也才会有战胜在创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意志力。
(四) 加强对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教育
市场经济是自主性、开放性和竞争性经济,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因此,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让学生静坐听教师的道德说教,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能动地进行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要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的特点,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大学生辩论赛、知识竞赛、文艺汇演、计算机操作比赛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高其认识,锻炼其能力。另外,也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组织,积极投身于社区服务管理之中,充分展示其才华与实力。
(五) 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期,学校应根据其所处年龄段的特点,开展深人细致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烈而不偏激的道德情感;自信而不自傲的自我意识;具有吃耐劳、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力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及责任感;具有豁达、乐观、进取、向上的健康心态。只有了解学生各式各样的心态、情绪和思想,精心疏导,才能使其思想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六)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使用已日趋普及。计算机网络虽具有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但由于目前管理上的疏漏,其内容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其中不乏各种错误和不健康的内容。有的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的敌对分子甚至利用网络进行舆论渗透,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高校必须大力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向学生宣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还应该着重针对目前网络上的一些反面材料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思想教育不再是一种呆板的活动。此外,还应通过加强网络管理,规范网上行为,保证网上资料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政治性,使其成为学生了解新信息、新知识的最佳途径和工具。
总之,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修。两者的有机结合,就能相互作用,与时俱进,共同提高。重视和处理好两者的关系,必将大大推进我们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在不断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中,必将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人才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必将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优秀的拔尖创新人才,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这也是新世纪赋予高校和高等教育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
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1年
(2)戴善军
《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举措》
中外企业家
2006.11
(3)杨国祥
《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不同定位》
中国冶金教育
2006. 5
(4)张群,马千里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6.第
8卷
5期
(5)余红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德育创新》
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4.4
(6)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