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目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以培养创新型、实用型人才。方法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到临床各相关科室进行再学习,以及时掌握临床用药最新动态及某些代表性药物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长期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并将其及时应用于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使其在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时,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理论与实践的接轨,将所学知识及时应用于临床,为成为一名真正合格医师打下坚实基础。结论此方法在师生间已取得良好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药理学;教学改革;初探
为了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改革的需要,培养跨世纪医学创新人才,研究探讨如何优化、构建教学创新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资料与方法
医学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临床培养真正有实际能力的医师,而由于传统的教学体制的限制,我们却将一批批书呆子型医生不断输送入临床,为了解决这一困扰我们多年的难题,我教研室全体教师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我院现有各级本专科生及研究生2000余名,而药理学又为所有在校生必修课。由于药理学是连接于基础与临床间的一门桥梁性学科,这就要求从事药理学的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生理、生化、病生等基础知识,且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是既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所以药理学教学的任务是要作好基础与临床间的衔接工作。
我教研室在99年申报省教委教改课题并获批准前提下,首先与我附属医院医教科联系,以不参与任何医疗行为,不参与任何医患关系为保证,由其组织我教研室几位中青年骨干教师,利用授课间隔时间轮流到我附属医院(延边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为三级甲等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再学习。由于我教研室教师绝大多数毕业于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前有过一年临床实习经验,毕业后从事药理学教学科研过程中又打下了夯实的理论基础。故在临床再学习过程中,有轻车熟路、水到渠成之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信息,并迅速达到融会贯通。
首先,我们要求一青年教师在跟老教师听满一学期麻醉药理课前提下,使其带着问题进入麻醉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以便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过程中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此后安排其专门从事麻醉药理教学,使其在麻醉药理教学过程中,避免了青年教师由于经验不足而易出现的枯燥、单调的课堂气氛,收到较好效果。然后,我教研室再以助教与副教授(或讲师)按1:1组合为原则,分别派入如循环内科、神经内科等相关科室,时间从1天到1周不等。所从事内容为:1.了解各科室目前常用药并将其归类、整理,分析其与教科书上同类代表药间的异同;2.与有经验医师探讨其关于常见病、多发病的组方原则;3.参加病例讨论。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临床西药中绝大部分仍为传统代表药的同类药——或为其衍生物,或仅是其商品名不同。这使我们认识到所谓教学与临床相脱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并非真正的脱节,作为从事药理学这一桥梁性学科的工作者必须把握好这一关键环节,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扩大视野,与临床先进经验保持同步,并将其灵活运用于教学中。这样我们才能作到从基础到临床的环环相扣,培养出从基础稳步踏入临床的优秀医师。而且我们在向临床汲取新鲜养分的同时,也带动了临床医师掌握基础理论的积极性,起到了双向促进作用。
药理学作为研究人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方面有着相对优势。教师若将临床信息与基础理论巧妙结合应用于教学,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解β受体阻断剂普萘洛尔时,可适当介绍其同类药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由于对其商品名倍他乐克许多学生在广告中或生活中接触过,此时他们的兴趣立即被调动起来,注意力非常集中,当然对此类药掌握的也相当牢固。又如在学习常用的三类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同时,可介绍一些临床常用的抗心绞痛的中药,如丹参的作用机制也是通过扩张冠脉,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等方面起作用的。既可加深学生对常用抗心绞痛药作用机制的理解,也可丰富学生知识面,弥补他们作为西医生对中医中药所知甚少的不足。
此外,根据教育规律,以问题为先导。在征得医师本人同意的前提下,适时将组方最合理的处方以作业形式公布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合理用药原则进行分析讨论,并适时以讲解形式公布结论这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无论对是否学过的药物,他们均积极查找资料,力求找到满意答案,所以每堂课上学生们均带着对新知识的渴求而不是象以往那样被动的接受灌输,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真正切身体会到合理用药原则的意义及重要性。另外,我们准备在本学期课程结束前,增设2~3次病例讨论课,提出一些常见病例,要求学生根据病情和症状进行合理用药,对其用药组方进行考核作为其期末考试成绩的参考。这即可促进他们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是对其学习效果的考查。
结果
由于我药理学教师经常深入临床不断接受新信息,与临床保持同步,在课堂上摆脱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重点讲解大纲规定内容基础上,适当结合临床同类新药,使基础药理学和临床治疗学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使其自觉应用医学规律、组合分析能力明显增强,为其今后从事医学实践创造良好开端。
讨论
在基础医学中,药理学教学一般安排在三年级上学期,大三的医学生经过前期有关基础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有渴望临床知识,尽早介入医疗实践的需求。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切忌枯燥、乏味照搬书本,教师应有意识的密切联系临床,这可大大增加药理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今生命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在重视课程内容理论化的基础上应不断充实现代科学的最新成果。未来医学界竞争将更加激烈,课程设置应注重在拓宽专业及适应能力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扎实的基础对医学生培养至关重要,在保证医学主干课程基础上应拓宽学生视野,打破原来基础课“近体教学”、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将相关课程内容相互融合,建立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医学体系,特别是基础课程与临床内容的渗透、融合,可以让学生早日接触临床知识,促进医学生既加深对基础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对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学生从疾病的病因、转归、防治等方面系统的掌握医学知识,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真正创新型、实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