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式下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培养让医院放心、让患者满意的护士一直是临床护理带教工作者探讨的课题,新形式下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将会为培养优秀临床护士提供有效途径。方法:利用良好的护理实践基地和附属医院的优势条件结合强化护生的技能培养。结果:新形势下护理教学方法改革在临床护理带教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键词:护理教学方法; 临床护理; 带教; 教学改革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全新护理模式的建立,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是本世纪护理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适应体制改革对人才层次、能力要求的必然结果。因此,改革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本世纪国内外护理教学人员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如何适应市场要求,培养合格的高级护理人才是当前许多护理教育改革家们关注的焦点。而实践教学质量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我院围绕如何把握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护生的带教质量,结合临床教学实际,对临床护理实践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实践。
1.不同教学方法在临床护生各种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1.1教师自身人格力量对护生专业角色认知及适应能力的影响
专业教师的人格力量对护生可产生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教育的本质之一就是在护理活动中造就人的素质,培养实习护生专业角色认知的首要任务是教会他们如何去关心、爱护病人,在此过程,临床护理教师的人格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同时,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意识能促使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具有较高的自我意识和学习欲望,形成一个高层次高效能的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能使实习护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已适应角色和肩负重任的巨大潜在力,朝着全面健康的方面发展;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师德”、所展示的“师魂”、职业行为,都会对学生的实践欲望及实习态度乃至于行为和目标选择产生强烈的感染和引导。因此,作为一名临床带教老师同时还应是一名优秀护士。
1.2 以问题为基础、案例为引导可促进护生临床思维及解决问题能力
现代整体护理的概念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实践中独立判断、做出护理决策,这就决定了临床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问题解决型教学方法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以问题为基础,以案例为引导[1],通过临床现象培养实习护生的批判性思维,包括具有提出问题、做出决策、进行临床评价的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强调的以老师讲授为主,这是与传统临床教学方法的根本区别所在。带教老师结合实习大纲找出学生要掌握的临床问题(护理问题、案例)并确定特定的学习目的,以一个实际(或模拟)临床问题为起点进行教学引导,带教老师的作用不是提供参考答案和单纯的回答护生提出的问题,而是启发护生的思维,引导护生提出问题及如何去查找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使护生形成主动的学习习惯,始终处于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提高护生进一步探讨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2、临床综合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
2.1 情景模拟教学
临床护理工作复杂而应急性大,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的临床工作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应急应变能力的培养训练方面。病情变化观察判断、专科护理、护理流程、急救护理等在临床教学过程采用模拟教学[2],让学生参与到角色扮演中,分别承担不同的护士职责,要求其对所分管病人的病情、诊断、治疗、护理及病人心理有所了解,并能分析和预测可能会发生的问题,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在实践的基础上将不同的操作程序结合临床背景进行分解,提出模拟要求,需掌握的知识点,并规定完成时间及正确回答提问。如:在为患者记录尿量时观察到(颜色、性质、数量)等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如何设置疑问并考虑病人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怎样处理等,说明护士在做生活护理工作时,同样是以医学理论为依据的道理,将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引用于实践又强调了生活护理的重要性。各种临床模拟演示教学方法让护生较快适应环境,有效训练了护生的反应能力和掌握了临床常规工作操作流程和应急处理措施。规范了日常护理行为,增强了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信心。
2.2 师生互动
临床护理绝大多数是通过操作来完成的,并且常常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指标。在技能教学过程重视培养护生合作工作意识,如操作技能训练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师和学生均在其中承担不同角色(患者及操作者),一方面通过演示规范了日常护理行为,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了以往通过病人实际操作示教的模式,有效避免了此类护患纠纷的发生;小组学习教学过程让护生自已管理[3],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护生认识合作式工作意味着个体必须了解自已以及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必须承认团队成员之间的非独立关系;在确保护理技能教学有序进行的同时又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动、讨论和自检,学会了共同学习,也满足了心理需要。同时为进入临床护理工作与医护人员配合打下基础。
2.3 “社会调查”、“健康宣教”促进护生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
语言表达及人际沟通是护士职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人际关系中人与人之间“交互作用”的成功与失败取决于自身的沟通能力[4]。在临床教学实践中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进人情景,体验“有效”与“无效”沟通交流,练习常用交流艺术原则及交流技巧,从中悟出问题所在,达到有效沟通的提高。让护生参与社会调查、健康宣教,有利于护生沟通知识转化成实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客观上为护生提供了与社会人群接触的机会,是护生锻炼语言表达与沟通技巧的良好途径。通过轻松活跃的实践氛围、模拟教学环境,护生的语言交流能力得以锻炼,围绕健康教育活动展开,培养了护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4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临床教学方法首先是从提出问题到确定研究课题,也就是临床带教老师用逆向思维的教学方法向护生显示一个困惑的事件,使同学带着问题意识观察病例,根据同学们护理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引导她们进行相关资料的文献检索、临床病例的调查等,以初步确定研究性课题设计,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接着是收集资料,包括间接和直接资料,一切都在指导老师帮助下完成。更重要的是实施研究课题的计划和效果,也就是护生的实践过程,带教老师在学生实践中加以引导、启发。协助护生完成计划,为护生进入临床后提高科研能力打下基础。通过研究性学习临床教学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护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护生与病人交往的体验,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提高了临床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3.小结
临床教学方法直接体现教与学的关系及教学活动方式,反映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能否培养出适应全新护理模式的综合能力型护理人才,必须改善护生的智能素质。进入21世纪的临床护理教学目的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培养综合能力方向发展。认可了护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那些有能力、有知识,并能够与临床实践需要相适应的人,围绕这一理念改革临床带教目标以及新的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以问题为基础、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模拟演示教学等已成为医学界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并渗透于护理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各具特色,共同之处即都特别注重以启发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在临床教学中多方面、全方位的深人思考和整体推进,对临床护理教学改革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堤明纯,以问题为基础的小组学习的尝试[ ji,国外医学教育分册,2001,22(1):16一18,24。
2.墨天燕、张静,场景模拟训练在新护士培训中的应用〔j7,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4,1(1):83一84。
3.梁群英、尤黎明、林细吟等,开放护理技能教学中心管理模式的探讨 [ jl,护士进修志,2005,20(4):332一333。
4.何路明,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培养护生的职业能力[j],中华护理杂志, 2004,39(12):924一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