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善:高校管理信息化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手机版亚博

李昌善:高校管理信息化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热门排行

李昌善:高校管理信息化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2007-06-15 阅读次数:

高校管理信息化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

进入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流交往等诸多方式发生了空前变革。大学阶段是培养人的创新素质的关键期,是人的一生中创造力发展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创造力水平较高的时期。这一阶段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能力发生重要变化。作为教育人、培养人的高校,特别是高校管理工作者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我们对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为信息技术。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把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的实质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对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1〕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是“一场社会变革”,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是“一种基于创新教育的思想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过程”〔2〕。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是指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硬件的建设,更是人们适应环境及如何去适应环境,突破传统的习惯、观念,善于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或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方法。信息化的发展取决于人的理念、群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使其成为人们共同奉行的校园文化。实践证明,在知识经济社会不断成熟的当今信息化既是先进生产力,也是先进文化,它对培养创新型人才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础和条件。高等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从宏观角度看,它涉及到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领域;从微观来看,它包括高等院校的信息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高等教育信息化蓝图。如,我们所熟知的“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是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通过实现从环境、资源、到应用(主要包括教师、学生、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实现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提升运行效率,扩展业务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数字化校园”在校园管理层面上,主要由校内信息服务、远程教学、校园一卡通、知识管理系统等方面构成。当前,国内各个高校争先恐后地推行“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积极建设“数字化校园”,以此适应变革着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
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教育信息化是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以此促进教育现代化。

《高等教育法》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从法律层面上明确规定了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高等教育法》准确地把握了创新这个时代特点,从而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创新创造高素质的人才。
处在信息化社会的大学生理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基本的一项素质就是大学生的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每一个人赖以生活,用于学习的基本能力。教育信息化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提供了环境、条件和保障。大学生利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通过检索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创造信息,实现发现问题、自我解决问题,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发现。
高校的行政机构是为了大学生获得知识和接受教育,教师们更好地创造知识而派生出来的服务系统。也就是说,高校的行政机构是为学生和教师服务的特殊机构。因此,在信息化迅速程度发展的现在,高校管理人员必须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打破传统的管理方式,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为大学生营造成为创新人才的环境和氛围。
1、为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大学生提供信息环境。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综合。马克史主义哲学和社会心理学认为,一切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是由一定的环境条件所激发,其活动过程受到环境的制约。创新素质与人的一般素质一样,也是在环境和教育的双重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大学里,环境既包括学校管理制度、校园文化等软环境,也包括实验条件、场地、经费等硬环境。教育则特指能够影响创新基本素质形成和发展的一切教育活动和方式,尤其是指在创新实践活动中的主动性学习活动和自我教育活动。校园信息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是校园人文精神环境的一部分,是指信息社会师生员工的信息意识及获取利用信息能力、信息交流的渠道、政策与措施等基础建设。信息化建设的好坏,同校园其他环境建设一样对不同的个体产生不同的影响。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学生无意识地接受环境的刺激,促使校园人追求理想、人格和真善美,使受教育者有各种感觉能力,并且积极地去进行内心体验。
2、开发信息资源,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乃大师,非大楼。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师固然是每个大学必须追求的,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化速度的加快,大学不仅需要大师,也需要大楼,更需要能够培养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步伐的一大批大学生的信息资源的开发。
高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传统意义上的大学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教育注入了新的内容,即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当前学习的主要特点是学习量大、速度快、手段多,学习的本身具有创新型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学习,应加大投入建设现代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的同时,加大开发高水平和质量的课件、讲义等资源的力度,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实现自我教育。
3、注重信息应用,提高管理的高质量、高效率。高效信息化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师生们可以利用网络完成自己所能愿望的事情。但是,从目前情况看还远远满足不了师生的要求,特别是要实现“网上办公、网上管理、网上教学、网上服务”还要很大的距离。要满足广大师生员工利用互联网、移动计算机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方式访问和应用的要求,为广大学生提供方便。需要强调的是,要加强校内信息服务,拓展传统校园的业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信息化建设不是口头上喊出来的,更不是校园的摆设品,而在于应用。要使学校的信息化真正成为校园人共同奉行的文化,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要满足大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满足社会对学校的期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和体系的不断健全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使我们管理工作要跟上需求,改变过去管理单纯是为了领导决策的现状,采用信息技术动态实时地将招生、就业、教学培养、科学研究、后勤服务等工作通过互联网对外发布,全方位地服务于社会的需求,方便学生、家长、社会用人单位等做出一些选择或获取有关信息。这也是我们努力做校务公开,做电子校务的目的。
2、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促使管理人员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工作服务意识。坚持高效率应用,解决应用水平不高的问题。要提高校内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校务信息化,办公自动化,规范管理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增强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坚持高标准建设。要统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培训、高效率应用。要建立统一的应用平台,重组资产、整合资源、优化资质,避免重复建设、管理不力、应用不足的问题。要注重应用得体、应用方便、应用到位,规范业务流程,简化工作环节,为师生提供便利。整合一批能够为师生和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公共信息资源,形成数据库,加快资源整合、共享、公用,提高服务水平。尽可能减轻师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消费压力。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