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勇: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手机版亚博

李 勇: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手机版亚博
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部门简介 | 高教信息 | 高教动态 | 法规政策 | 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的公告 | 下载中心 

您现在的位置:    手机版亚博-亚博全站手机客户端   新闻   创新论坛   教育教学研究
热门排行

李 勇: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2007-04-23 阅读次数: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党和国家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赋予大学的神圣使命,也是我们党坚持长期执政,巩固执政地位,提高执政能力,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客观要求。创新型国家战略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我们必须更新教育思想观念,认真研究高等教育的规律、创新型人才成长的规律和高校党建工作自身的规律,积极迎接挑战,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保证。

一、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论界定
目前,学术界对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尚无定论。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基本素质应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博专结合的知识基础;二是以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智力和能力;三是以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中心的自由发展的个性;四是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五是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六是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则认为创新不仅取决于良好的思维能力,还要有健全的人格。他指出: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拓工作新局面的人才。钟秉林校长与纪宝成校长给出的定义各有优长。前者侧重于知识、思维、个性、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后者侧重于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创新型人才既指具有一般意义的人才含义,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又指具有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能够应用于实践,引领前进方向,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不断取得创新成果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型人才的品质、能力和素质最终表现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上。实践创新的能力是检验创新型人才的最终标准。
2、创新型人才的主要特点
第一、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纽曼在《大学理想》一书中认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创新型人才具有把服务于民族的进步,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人类社会整体利益的崇高使命。
第二、具有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其核心是有问题意识和综合素质。学习和研究能够站在学术前沿,体验实践的呼唤,感知时代的脉搏,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第三、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面对困难和挫折具有不畏艰险、不惧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实质是坚强的意志品质,明确的目的性、果断性和独立性。
第四、具有科学怀疑和理性批判意识。不随波逐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潮流。
第五、具有开放的心态和团结协作精神。能够以宽广的胸怀面对开放的世界,具有包容不同观点、不同观念、不同文化的精神品质和虚怀若谷的容人气度。在社会实践中能够善于同他人团结协作,同甘共苦,合力攻坚,共同发展。
第六、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勇于突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具有“举足云天,昂首天外”的雄心和气魄。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主创业,开辟新天地,勇于实践的能力。
3、培养创新型人才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注重体现全面性和多元性。从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来看,它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于一身,是通专结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根据人才的多元性特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始终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高度重视个性化教育。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是人的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创新型人才培养必须努力使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协调。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发展的方针,也就是个性全面发展的方针”。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要努力作到不拘一格,发现、挖掘和培育学生的强势智慧,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避免千人一面,只有“百家争鸣”,才能迎来“百花齐放”。
第二、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注重数量和质量、结构和效益的统一 。据统计,我国科技人才资源的总量为3200万人,发展经费总额位居世界第六,可是我们的创新综合指数则排世界第28位,属中等偏下水平。为了缩短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必须兼顾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尤其今后一个时期要在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上下更大的功夫。同时培养创新型人才还要作到结构和效益的统一。一方面只有专业结构的设计和学科结构的建设科学、合理,大力培育优势学科,才能作到内涵发展、突出特色、确保质量,才能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只有培养出知识结构合理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发挥作用,充分展示聪明才智,播洒大学知识、传承大学精神,取得创新成果,赢得社会效益,维护国家利益。
第三、创新型人才培养应注重它的系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需要学校所有部门、各个育人环节的合作共进、需要家庭的支持和关怀、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奋斗。我们今天只探讨高校党建工作在人才培养中应承担的责任,并不意味着对其它方面的漠视。

创新型人才培养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新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趋势的迅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兴起了新一轮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浪潮,其来势之猛,推力和影响之大,前所未有。它将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在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争夺更加深刻和激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增强全球意识,进一步加强同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开放教育市场,实现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又要不断地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具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全球意识和较强国际竞争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的形式下,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中,如何通过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好、宣传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来应对时代和社会的变革,对新时期高校的党建工作提出了诸多新的挑战。
1、创新型人才培养给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一、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对大学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要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在社会实践中检验其才干。而事实上,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成为了时代的新课题。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是413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形势十分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我认为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既是政府的使命,也是大学必须承担的责任。而从大学的角度看,我们培养的人才存在着“仅有知识缺少能力,仅有就业意识而没有创业能力”的问题,缺少一种“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胆识和气魄。分析起来,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无可否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学校园文化中缺少渗透和流淌着的那种厚重而无形的精神底蕴和启迪创新的内在机制,并内化为学生素质,成为人格健全,富有主体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由此可见,建设和谐校园,弘扬创新文化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第二、社会上“功利化”思想的影响和渗透对大学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2006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同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谈话时说:“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焦虑的一个问题。”作为以培养人才为己任的大学,面对自主创新人才的数量缺乏和质量不高的严峻形势,我们有责任从中找原因。一是,由于昂贵的办学成本很大程度上给现代大学带来压力,使许多大学都不得不以直接可见的经济、政治效益来证明其价值;二是我国政府拥有很大的办学权利,使大学缺乏充分的学术自由、教学自由,因而削弱了大学作为学术和教学中心的地位;三是受教育产业化利益驱动的影响,使大学教授花在教育和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少;四是一部分学生将考试过关作为眼前目标,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办学目标功利化趋向,严重的弱化了学校的教化功能。这种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思想也容易造成师生偏离大学的主业,直接影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种情况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
第三、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对高教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使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在一部分学生中存在一些突出的思想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我校“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调研报告”中显示:在参加调查问卷的学生中,知道一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的占调查总数的28.75%,不清楚的占6%;对于“讲主义没什么意义,只要富就行”的问题,赞成的占调查总数的20.88%;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的说法,赞成的占调查总数的16.09%,中立的占17.24%; 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成为一种学术而不是信仰”的问题,赞成的占调查总数的35.76%,回答中立的占21.28%。有的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道德上陷入了困惑和迷茫。我校“关于大学生思想教育调研报告”中显示:对于“你认为你身边大学生中最缺乏的”问题时,认为是道德修养的占调查总数的49.29%,认为是奉献精神的占46.67%;对于“如果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您怎么还贷”的问题,回答到时候在说的占13.78%,回答不想还贷占4.25%,回答能拖就拖的占2.08%。有的学生心态低沉、消极、身心健康下降;价值取向上有的学生注重自我、注重功利、崇尚个人主义,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意识,缺乏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如此等等。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必须清醒的看到,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在当前国际国内条件下,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依然十分尖锐复杂。他们通过各种手段向我国大学生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我们决不能丧失警觉。”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显示出,新时期如何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培养好人格完善的创新型人才,这是高校各级党的组织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
2、创新型人才培养对高校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多年来我校党建工作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狠抓育人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证。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党建工作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还存在一些比较薄弱的环节。在一些教职工中存在着学生思想教育是辅导员、政工干部、职能部门的事,形成了“与己无关”的错误认识,从而出现了“只管教书,不管育人”的现象。学生工作队伍中存在基层学生干部少且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教育学生。党务干部力量不够强,弱化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学校辅助部门和行政部门在为学生服务的理念和采取举措等方面有所欠缺。“两课”教育程度不同地脱离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再如,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继续引导大学生积极学习和正确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文化;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促使他们更好的应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如何积极主动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大学生能够通过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如何形成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如何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等等薄弱环节,都对新时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原则
1、高校党建工作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坚持的原则
高校的党建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根本。
同时大学作为一级组织具有与其他社会组织不同的特点,因此开展高校党建工作必须遵循教育的本质、现代大学的办学规律和时代的特征,如果离开了教育的规律,就党建抓党建,就失去了工作的意义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关键,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的一种教育哲学观。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与大学的教育规律是完全一致的。高校党建工作应在“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的指导下,重视学生的生命意义与精神世界,在高尚的人文精神和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力促学生全面和谐地成长,使之成为理性与专业和谐发展的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第二、坚持“崇尚学术、追求真理”的原则。“现代大学的本质是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问的高等学府”,如果离开了高深学问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现代大学就失去了它存在的认识论基础。大学党建要把握大学的本质,围绕大学的根本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崇尚学术,科学理性的精神通过大学的知识教学、科技实践和校园文化,感染、熏陶并内化为一代代学人严谨、求真、务实的精神气质。
第三、坚持“完善人格,造福人类”的原则。完善人格、造福人类是现代大学自主办学的根本方向。一方面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方向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另一方面我国教育工作的终极目的是为人民服务。现代大学的根基是在于治学,但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要求现代大学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培养人才,报效祖国,造福人类。所以大学的党建工作要提升站位,总揽全局,立意高远,引领潮流。追求“海到尽头天做岸,山登绝顶我为峰”的境界,着眼大学“造福人类”的理想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第四、坚持“多元并存,融化融汇”的原则。融化融汇的本质是它的包容性,而包容精神是大学从创立之初就有的一种境界。这种包容性在大学数百年的历史中不断发展丰富,使大学成为融汇不同学派、观点和人才,能够自由开展各种学术研究的领地。当今开放的世界也使现代大学日益成为多元文化沟通融合的桥梁,促使大学敞开胸襟,走向世界。大学党建在新形势下,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高大学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以开放的精神、世界的眼光和全球的意识开拓大学的未来,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四、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对策
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思想,要求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职工切实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同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格局。
1、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第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学校领导班子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大学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一是必须努力提高领导班子的创新能力.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领导班子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坚定的信念、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还要有丰富的学识、较高的理论与政策水平,特别是要有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开拓进取的创造精神,善于不断开创现代大学管理的新局面,让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校园里开花结果,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二是必须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团结向上、同甘共苦、朝气蓬勃、率先垂范,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坚强领导核心;三是必须切实加强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掌握高等教育的规律和人才培养的规律,提高驾驭培养创新型人才全局的本领;四是必须切实强化领导班子的作风建设,用良好的党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五是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发扬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注入生机和活力。改革创新是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应对?党建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面对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观念创新、机制创新、体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明确工作重点、完善工作职能、规范工作流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不断有新的开拓、新的突破和新的进步。
2、强化阵地建设,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第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人、教育人、引导人, 这是作好党建工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首要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大学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和管理。一是在学生中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宣传教育,坚持方向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贯穿到大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并内化为师生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精神素质和内在动力;二是我们还应不断地研究和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推动理论创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新的实践,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导向,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从学生的德育教育着眼,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三育人”工作紧密结合起来,长抓不懈;二是全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三是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四是加强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积极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五是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引领时代新风。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荣辱观教育尤为重要。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避免形式主义,一哄而上。要进一步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持续、稳定、深入地开展;切实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塑造典型、宣传典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真抓实干,进一步探索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整体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3、加强软环境建设,提高和谐校园的建设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营造一种良好、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我认为应有三个方面的要求,即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品位要高。建设和谐校园文化,一是大力宣传大学精神。以大学精神的构建为载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内化为学人的精神动力,造就一代代学人独特的品格和气质;二是积极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组织以社会实践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搭建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的平台,积累实践经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三是努力发挥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树立和谐校园建设的榜样;四是加强“平安校园”的创建活动,维护校园的和谐稳定。
4、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良师益友
法国教育家埃米尔·涂尔干指出:“教育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然而教育的不成功也取决于教师”。广大教师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修养和道德品质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深入开展以“爱与奉献的教育”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形成关爱学生,奉献社会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融洽和谐的校园工作学习氛围。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师风引领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努力建设“治学育人、尊重奉献、互相关爱、和谐宽松”的良好风气,营造“神圣、民主、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切实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
5、加强制度建设,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组织保障
制度建设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建设,是创新型人才
培养的重要保证。学校制定的章程、条例、规定、办法、公约、实施细则等正式规则,以及校训等非正式规则,保证着学校秩序的正常运行,规范着学校职工的行为和作风。党建工作的开展要依靠制度去管权、用制度去管事、用制度去管人,努力实现依法治校。人才培养如果不通过一定的制度及机制去表达,就难以转化为师生的行动。我校已经制定了《延边大学“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工作条例》等74项规章制度。现在的关键在于落实。一是各级党组织、各部门认真学习我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入脑、入心,提高认识,统一思想;二是党建部门要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狠抓落实;三是严格按照制度办事,加强监管,树立制度权威,充分发挥制度效能。
青年代表未来,青年创造未来。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加强党建工作,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我们将坚定不移的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把学校党建工作推向前进。

延边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手机版亚博的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
联系电话:0433-2733823;2732205
地址:吉林省延吉市公园路977号 邮政编码133002

网站地图